青山隐隐,绿水悠悠
——浅谈红楼,话儿女情长
作者简介
朱紫玉: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学前教育(免师)专业的学生,担任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学前教育免师班的团支书。曾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
红楼一梦,千古流传,禁不住勾起了这世间文人骚客探寻的目光,而这般的千古一文,又牵扯出那样盛世的爱情纠葛,“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红楼梦》的开头,我们就看到这样的一首诗。说到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造就了千古流传、受后人敬仰的著作,他的痴有谁能及?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里,住着一群蕙质兰心、心地善良的女子,她们的痴谁人能及?还有那个“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宝玉,他的痴又有谁能及?他们这群人,不同于如今的“痴男怨女”,他们的痴耐人寻味。正因为有这一群单纯、善良的人,让《红楼梦》具有了特有的柔情。
宝黛二人之间的木石前盟众人皆知,而他们二人之间这般缠绵的开始却是在曹雪芹居住的香山之地,然而在写到二人之间的爱情之前,曹雪芹亦从书中大观园将自己的居住地写了出来,而这个地点就是大观园。
只见佳木葱茏,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栏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这一段话是对荣国府大观园环境的描写,而从这般秀美的大观园,也足以看出曹雪芹居住地和清代建筑之美了。
据了解,大观园是清代“三山五园”的影子。
三山即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即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而曹雪芹则居于香山。故事也就成于香山这个美丽的地方。在香山,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说的是:“元宝石,不值钱。石上松,木石缘。”在香山,有一块巨石,远远望去,像一块元宝,因而被当地村民称为元宝石。这是那块顽石的原型。而西山又有石,名为眉石,正应书中“西山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物”。又有一巨石,上生一株松树,这般的奇景,被当地村民称为“石上松,木石缘”,而这就是宝黛二人之间的木石前盟,也就应了顺口溜“石上松,木石缘”。
贾宝玉是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他是一个亦神亦人的代名词,一个亦正亦邪的结合体。他悲天悯人、爱恋女儿,他的清明灵秀在万万人之上,他既桀骜不驯又懂得尊重女性、追求平等。而他身上存在着的这种矛盾性,让人不禁疑惑,他究竟是一块美玉还是一块顽石呢?这个答案隐藏在书中那一方小天地。
首先,宝玉的诞生源于一个神话,那就是女娲补天,相传,祝融与共工二人争斗,共工失败恼羞成怒,撞断不周山,以致天河之水倾泻人间,女娲因不忍人间受苦,修炼补天石补天。女娲计算错误,多修炼了一块,却又弃之不用,这就是贾宝玉叛逆性的文化基因。再来看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弱点是忽略个人的价值,这在宋明以后越来越严重。贾宝玉的价值观,他的“受享”是与别人一同快乐。而再看女性崇拜,贾母,地位最高的是老祖母。贾政,内不会治家,外不会用人。王夫人是小事不管,一心抓大事。贾蓉跟秦可卿相比差远了。只有玉字辈出了一个贾宝玉,但也比不过那些姐妹们。所谓神瑛侍者是伺候那些花花草草的,大观园里,贾宝玉也是那些姐妹的使者。
第四点,贾宝玉的前身是石,即使化为人形,他也保留了他的石性,所以他身上有很多缺点。但在我看来,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物,所以他仍是一块美玉。
我们讨论完了宝玉这一块稀世美玉,再来看一看与他的一生缠缠绵绵的两个人:黛玉、宝钗。
林黛玉、薛宝钗谁优谁劣?一个从《红楼梦》诞生就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论诗学,一个是家学深厚,一个是见识广博;论个性,一个是率真执着,一个是缜密豁达;论相貌,一个是水中花,一个是镜中月;是是非非说故事,说长道短品人物,她们二人的孰优孰劣,就来谈论一下。
林黛玉身上天然带有一种神性。她是三生石上的那株小草,因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便下凡将自己的恩以眼泪偿还。原文中是这般说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所以作为一株仙草,她的生命力极其脆弱,所以她自幼多病。她的生命是靠神瑛侍者的浇灌来延续的,所以她对贾宝玉有极高的依赖,当贾宝玉的恩爱不在时,她的生命之水也就枯竭了。林黛玉是潇湘馆的潇湘妃子,她的潇湘馆有山、有水、有翠竹。而翠竹的名字则是斑竹,斑竹,是由于娥皇女英过于思念自己的丈夫,泪洒竹上,因而名为斑竹。这些翠竹就暗示了她将来不幸的命运,这些翠竹也代表了她刚直不阿的高贵的文人气质。
谈完了黛玉,我们再来看宝钗。但在说宝钗之前,我们不得不提到红楼里的一大趣事,那就是存在着大量的谐音词,就拿宝钗的蘅芜院,它的隐喻就是恨无缘啊。宝钗只参加集体活动,没有个人的自由活动,而薛宝钗这个形象更难刻画。她不仅对别人冷酷无情,也对自己冷酷无情。孰优孰劣?艺术形象难分高下,道德标准黛高于钗,生活评判钗高于黛。
红楼一梦,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一个是人间的石头,一个是误入的仙草。朝夕相伴,却忘记归去的路,最后化为尘土。前世今生的有缘无分,让他们明明相爱却相别。一个临风洒泪,一个对月长吁;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初见“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注定在黛玉的一生中,只有他相伴左右,走过最美的年华。谁说谁是阆苑仙葩,哪个又能美玉无瑕?只道是镜中月,水中花。
还记得宝玉曾唱的《红豆曲》,他在贾府兴旺之时曾高唱此曲,亦曾在贾府被抄时,感叹过一曲,现今,就以《红豆曲》作为结束: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挨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教师点评:刘丹
人生如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名著,在于揭示人生的真谛,做梦的人不认为自己是在做梦。人生有大梦,人生有小梦。永嘉大师《证道歌》“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是对宇宙人生的洞彻,《红楼梦》小说的人生哲理,有谁能够参悟透彻呢?这篇文章,从曹雪芹的居住地写来,转而引导大观园,再进而描写大观园里居住的各种痴情的人儿,从四个观点来点评“混世魔王”贾宝玉,从诗学、个性、相貌三个点来讨论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孰优孰劣。同时,亦可从神话的角度,如:女娲补天,娥皇女英、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甘露之缘来解释宝玉的诞生以及林黛玉命运的暗示,点出了《红楼梦》里大量存在谐音词,像贾府四姐妹的原应叹息,贾宝玉的假宝玉、真石头等的隐藏含义,足以看出对整本书的了解和对知识的概括。在文中,引用了宝玉的《红豆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章的优美和文学程度。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作者在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谈到了二人的爱情悲剧,通过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这帮如花的女子,最终残花败柳似的凋谢。谁说谁是阆苑仙葩,哪个又能美玉无瑕?最终只道是镜中花,水中月。《红楼梦》是对女性的颂歌,它歌颂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歌颂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这一群美好的女子组成了万紫千红的大观园。《红楼梦》亦是女性的悲歌。所以,整篇文章,既有初见时的欢喜,也有分离时的悲哀,让人不由自主地走进它,有让人细细品读的感觉。
教师简介:刘丹,硕士,副教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