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名利的“桂冠”
“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学会淡泊名利,人会更加高尚。
人总是有“名利”情结,往往也会为此失去方向。“名利”二字,既能使人扶摇九天揽月,俯瞰宇宙小;也可以让人惹祸上身,身败名裂。世人都知道,淡泊名利是君子雅士的风采,然而想从名利旋涡中抽身,很不容易。
庄子喻世,善假于物,他最擅长做各种各样的比喻,或者借名人之口来讲人生道理。庄子曾以孔子的口吻说出了一句人生的名言:“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意思是德行在名利前荡然无存,人类的知识来源于争斗的结果。人为了求名,会不择手段,人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最终不过是为名所困。而真正能够淡泊名利的人,便用自己不俗的风骨、淡定的心境、学者的良知,感染着后辈学者。他们的生命是通透的,他们的处世方式是谦和明澈的,他们的气质风度是温和自然的。
执著于物,必定被物所累,超然物外,才能登上伟大思想与卓越精神的殿堂。
季羡林先生一直被冠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称号,一生之中获得无数荣誉。他虽名扬四海,但对荣誉却从不痴迷。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出点小名,小有得意,却诚惶诚恐。”
季老一生中,最超然物外的行为,当属三辞尊名。在《病榻杂记》中,季老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表明了他对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看法,并坚持将此三项“尊号”辞掉:
一辞“国学大师”。季老说:“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杀我!”
二辞“学界泰斗”。季老说:“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季老说:“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十几亿‘国宝’吗?”
最后,季老总结道:“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伟大的思想皆来自自由的心境,虚名一除,人生无累,自我重现,思想与精神才能自由伸展。
俗话说“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学会淡泊名利,人会更加高尚。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贫富,逆顺穷达,都少不了要与名利打交道。对待名利,人们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的人追名逐利,有的人淡泊名利。很多著名的学者都像季羡林先生一样,是淡泊名利的代表者。他们都实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目标,他们对个人的名利,常常采取漠然冷淡和不屑一顾的态度,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术、事业的追求上。
真正的智者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不会为了看似光鲜的声誉而明争暗斗。除去虚名,便能除去不必要的负担。晚年的季老,依然保持着对自我清醒的认识,执意地辞去了加诸自己头上的盛名。他虽摘除了头上恭维的帽子,却辞不掉世人对大师那发自内心的尊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