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中庸》这部书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全书共33章,传授孔门的心法,谈论儒家的人生哲学,包括性、情、中和、忠、恕、智、仁、勇、诚。书中的宗旨,取义不偏不倚,所以称为“中庸”。《中庸》和《大学》这两本书,本来都是《礼记》一书中的两篇,到了宋朝,朱熹将它们独立出来,单为成书,并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并列,后世称为“四书”。古文名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则是出自《中庸·第二十二章》,意思是说,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原文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这段话是说,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以逸待劳”是兵法上最高的战争指导原则,“逸”不是“安逸”,而是“准备就绪”。奔波不断、精疲力竭的部队,遇上在驻地休养多日、枕戈待旦的部队,不用太白金星乱卜卦,谁都能预知胜负。所谓“毋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正是如此。
近来天灾人祸不断,隔壁邻居老先生过春节时,张贴着门联:“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意思是下雨之前就要把漏水的地方补好,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想到挖井。老人家心有所感,勉励子孙要有忧患意识。不过儿孙辈却埋怨老先生“杞人忧天”,家里平白弄了一堆备而不用的东西,什么灭火器、逃生梯、安全窗,一应俱全。
老先生则示义正词严地回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正是老年人和年轻人最大的差别,老年人历尽沧桑,知道做好准备以防患未然;年轻人初出茅庐,不知江湖险恶而鲁莽行事。老年人稳扎稳打;年轻人冒险犯难,各有长处。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经过充分准备的事情,奋力一击,自然成功的概率高。但一些像“养儿防老”的观念就显迂腐了,不过虽说看似不合时代潮流,在这日趋高龄化的社会,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家有儿女,承欢膝下,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虽然是一种奢望,但毕竟是每个老年人都希望到看到的结果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