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常言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个道理在亲子关系中也有所体现。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当严令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孩子总是故意与父母对着干,偏偏要做某件事情,这就是所谓的“禁果效应”。为此,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选择正确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而不要总是故意强迫或压制孩子,避免起到事与愿违的教育效果。当然,也有的父母会灵活运用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让孩子达到父母的预期,这么做的前提条件是父母非常熟悉和了解孩子,才能把孩子把控得恰到好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三个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第二个叛逆期出现在孩子七八岁前后;第三个就是著名的青春叛逆期。孩子本身就有叛逆心理,因为每个人都崇尚自由,本能地趋利避害。而当进入叛逆期,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严重,也就会故意与父母对着干。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面对孩子,也要避免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唯有如此,孩子与父母之间才会和谐相处,亲子教育也才会起到最佳的效果。
最近这段时间,妈妈发现乐嘉进入了青春叛逆期,经常对妈妈的叮嘱充耳不闻,也经常对爸爸妈妈安排的事情直截了当地说“不”。例如,这段时间里,妈妈想给乐嘉报班补一补英语,毕竟乐嘉马上要面临小升初的考试,而乐嘉的英语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中等水平,并不出彩。为此,妈妈对乐嘉说:“可嘉,我给你报名参加英语一对一的补习班吧,这样可以快速提升英语成绩。”乐嘉正坐在书桌前写字,头也不回地对妈妈说:“不!”妈妈很郁闷:“乐嘉,你想也不想就说‘不’,这可是我花钱帮助你学习啊,你就不想一想这么做对你有多大的好处吗?”乐嘉不作回应。妈妈气得扭头就走,不愿意和乐嘉继续沟通。
后来,妈妈不顾乐嘉的反对,给乐嘉报名了一对一的补习班,还交了一万多元的学费。为此,每到周末,妈妈要求乐嘉必须去学习。但是几节课下来,老师就向妈妈反映:“乐嘉上课的效果很差。”妈妈再和乐嘉沟通,乐嘉索性对妈妈说:“又不是我让你报名的,你交了钱你去上吧,反正我不想去。”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不想让这一万多元打了水漂,为此和爸爸商量对策。爸爸抱怨妈妈独断专行,又专门找机会和乐嘉进行深入沟通,乐嘉这才勉为其难去上课。
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切勿采取强制的手段要求孩子听从父母的建议,否则就会导致孩子故意与父母对着干。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因为叛逆心理强的孩子最渴望得到的就是父母的尊重和平等对待。所以父母不要把尊重和平等对待当成口号,而是要切实地执行,这样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才能给孩子营造更好的成长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不但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禁果效应,越是被强制越会激烈对抗,处于第一个叛逆期的孩子,也面临同样的情况。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在两三岁前后特别喜欢说“不”,尤其喜欢与父母对着干,“不”几乎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他们常常不假思索就会说出来。这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典型表现,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要总是强制要求孩子。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探索世界、形成性格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才会迫不及待想要独立选择和决定很多事情。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间,孩子的叛逆心理才不会那么明显和强烈。换言之,也就是避免给孩子营造与父母作对的环境,才能帮助孩子养成与父母和谐相处、民主沟通的好习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