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还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寡居。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附近,于是孩子们总是玩哭丧、跪拜的丧事游戏,孟母见了觉得不妥,于是搬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开始玩商人卖东西的游戏,孟母见了说“这不是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的地方”,又搬到学堂旁边。每月农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母非常满意,于是住了下来。孟子长大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
这也就是所谓的“邻里效应”:社会环境的特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人们常常用此事例来说明,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到好的习惯。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但是环境也离不开组成环境的人,想要深刻影响别人就要让自己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这样就能够让别人主动接近你、接受你的影响。
人们普遍都存在一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期望。人们看待朋友时多倾向于积极的方面,在互动的过程中也总是力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因此,想要对人们产生影响就要充分展示自己积极的一方面,因为好的感染好的,“近朱者赤”。如果你是积极乐观的代名词,大家就很容易心甘情愿地靠近你,并在不知不觉中受你的影响。
《南史》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宋季雅的人,出了十分昂贵的价格买下一栋房子,有人说太贵了,但他却说“不贵,不贵,100万元是买屋的钱,1000万元是买邻的钱”。犹太民族也有一句名言叫“不要选择房子,而要选择邻居”,因为他们都明白有好邻居等于为自己增添左膀右臂的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花费一大笔钱去租某座高级公寓里的房子?其实,原因是因为有很多精英住在那里而已。
邻里效应不仅仅是地缘关系,在心理领域也存在:即背景、态度、价值观、情感相邻的两个人,其情绪和行为会互相感染,这就是产生影响的根源。为什么有人会“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就是因为他们的经历一致或者情感、情趣一致。
白居易曾写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并为一个沦落天涯的歌女写了《琵琶行》的曲子,究其原由就是这种邻里效应做怪,否则著名的大诗人怎么会与“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女人相交并为之作曲?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仅仅是因为谈了几句话,就结成了很好的朋友;甚至有时候一个人的诉说引起了几个人默默的啜泣,然后几个人成为至交好友。当心理距离邻近的时候,人们最容易互相感染,也最容易影响他人。根据这一道理,想要影响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背景、经历、情感、社会地位等方面做考虑,然后根据这些找出最能够感染对方的方式。
一次,李颖去酒吧喝酒,遇到了刚刚失恋的云。两个人讲起了感情中的波折,不约而同产生起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不久后,两人发现各自离得并不太远,她们的情感、教育背景都比较相似,于是结为好友。李颖常常开导云:遇事要向前看,一年前自己失恋,痛不欲生,但目前过得还不错,又有了新的恋情。云不由自主地以为两个人性情、经历相似,以后她也能过得和李颖一样好,不久就走出了阴影,并和云搬到同一所公寓,成为了“闺蜜”。
可见,邻里效应的影响是巨大的。想要吸引积极向上的朋友,就要首先把自己变得积极向上;想要影响他人的思想,就要在思想上首先靠近对方;想要感染他人,就要寻找与对方一致的情感或情绪;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就要首先明白自己希望达到的社会地位的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心理应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