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把什么做好,是天赋决定的;去不去做,是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做了天性里最擅长的事,你就能成功;如果你蔑视上苍赋予你的强项,执意去做别的事情,那么,你的成就很可能小得多。换言之,做任何事情,千万别偏离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只有这样,你才会接近你想要的成功。
有人对100位退休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问的:“回顾你的一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他们的答案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他们之中竟然有90%的人觉得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选错了职业!
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没有抱怨自己挣钱太少,也没有抱怨婚姻和家庭的不幸,但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却始终耿耿于怀。这是一张令人惊讶的人生答卷。
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以上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许多人之所以勤奋工作仍不能成功,就是因为选错了职业,走的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他们越是在这条路上努力,成功离他们也就越遥远。无论怎样的勤勤恳恳、百折不挠,平庸都像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伴随其左右。他们的脚步仍然无法踏向成功的大道。
不仅如此,选错了专业,也是很多人郁郁寡欢的原因。
某杂志曾经对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你喜欢所学的专业吗?有40%的大学生的回答是“不喜欢”。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数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有40%的大学生不是在快乐地学习,而是在痛苦地或无奈地学习。试想一下,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要想学有所成,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不仅选择职业、专业如此,企业经营也如此。很多的企业越做越大,经营的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反而会亏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
法国某报悬赏提了一个问题:博物馆失火了,你只来得及抢救一幅名画,那你会挑哪一幅?答案五花八门:最昂贵的、自己最喜欢的、最古老的等等。但是最终得奖的是一位名作家的回答: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找到最好的答案,就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是最有可能成功的。而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离成功最近、最有价值、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即我们最感兴趣、最擅长、最得心应手的区域。因此,在选择专业、职业、工作和经营项目等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内外环境等因素,别偏离自己的最佳才能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并因为不同的性格而有其擅长的职业。有的人擅长这一行,有的人擅长那一行,还有的人整天游来荡去,他们所擅长的就是无所事事。因此,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一定不能随波逐流,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因为这才是最好的。
思路突破
聚焦于你的最佳才能区
做任何事,我们都不能偏离最佳才能区。只有锁定在你的最佳才能区内,事情才会变得轻而易举。专注于最佳才能区,是通往成功最近的路。
发现自己的长处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因为优点和长处能够让人生增值。正如洛威尔所说:“做我们的天赋所不擅长的事情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做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而导致理想破灭、一事无成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个人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他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成功。因为他可能选择了不合天性的职业,这就注定他难以出人头地。但也不是发挥了所有才能,才会发现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每个人只有在天赋与个性完全和目前的工作相协调的情况下,才会干得得心应手。
很多人一时很难弄清自己的兴趣所在或擅长什么,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如此才能取己所长、避己所短,进而成就大事。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要当科学家、文学家、歌星、总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儿时的梦想就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他们长大后对待生活和工作就像机器一样麻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又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把握不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因而也快乐不起来。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做一些不喜欢的事的情况,不要苦恼,更不要迁就,要尽早使自己从不开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只有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主动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劳,也应兴致勃勃、心情愉快、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困难,决不灰心丧气。
但凡成功者,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掌握了自身的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完全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之中,将这种富有特长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不要问自己可以赚多少钱或可以获得多大名声,而应该问自己对哪些工作最感兴趣且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选择那些能促进自己发展、使自己雄心勃勃、将来会有所成就的职业。
德国著名作家席勒曾经被送到军事学校学习外科医学。但他对医学根本不感兴趣,只热衷于文学创作。他私下里创作了剧本《抢劫者》。学校的管理像监狱一样,令他厌烦万分。而对作家职业的向往又令他饥渴异常。他终于得到一位善良女士的帮助,创作出了两部伟大的戏剧,成为不朽的文坛巨匠。席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收到一封邀请他去当以色列总统的信,他断然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只擅长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为了维持生计曾经多次经商。开始时他打算进购一批打字机,但受了别人的欺骗,赔进去19万美元;后来又办出版公司,也不是很懂行,更不善经营,又赔了近10万美元。不仅把自己多年心血换来的稿费赔个精光,而且还欠了很多的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才能,只擅长写作,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创作之路。这样一来,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凡有成就的人,无不从事着自己喜欢做、擅长做的工作。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才能不断进取,成就辉煌。
做自己擅长的事
歌德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分。当这些天分得到充分发挥时,自然能够为他带来极致的快乐。”如果你希望体验到这份快乐,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丢开自己天赋的优势和才能,在不擅长的领域寻求发展,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像在泥潭里挣扎一样,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面对失败,你也许会说:“我实在是太平凡了,根本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千万不要这么认为。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也会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有杰出的才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与素质。如果你选对了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能成功;反之,就会埋没自己。
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从自己的长处开始做起。如果不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只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和想法,那么就很不准确,有很大的盲目性。歌德一度没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树立了当画家的错误志向,以致浪费了10多年的光阴,为此他非常后悔。美国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为短小精悍的女人,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在经纪人的引导下,她根据自己身材娇小、个性鲜明、演技极富弹性的特点重新进行了正确的定位,并出演《钢琴课》等影片,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大奖。
那些成大事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才智高低,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一位全国知名的经济学教授在经济研讨会上曾经引用3个经济原则做了贴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个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战略一样,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这样才会干好并感觉愉快。
一是“比较利益原则”。当你把自己与别人相比时,不必羡慕别人,你自己的专长对你才是最有利的。
二是“机会成本原则”。一旦自己做了选择之后,就得放弃其他的选择。两者之间的取舍就反映出这一工作的机会成本。所以你一旦选择就必须全力以赴,增加对工作的认真程度。
三是“效率原则”。工作的成果不在于你工作时间有多长,而是在于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才能得到适当的回报与鼓舞。
成功是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轻自己,你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你也许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或许真的可以变得“很不平凡”,从而成为大家羡慕的成功者。
点亮思维
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自然地聚焦到这件事情上面。这种高度聚焦的境界能够产生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而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没有成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