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即使别人的建议很对,我们也不愿意采纳。究其原因,我们并非排斥那个建议本身,只是不想听别人的话。这就是一种叛逆的心理。生活中,有这种叛逆心理的人很多,他们往往喜欢钻牛角尖,也不愿意随和处事。对于这样的人,如果想让他们采纳你的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听自己的”。那么,说服的意义在哪里呢?这里所谓的听自己的,并不是说放弃说服,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愿作出决定。而是把我们的想法改头换面,变成他们的想法,这样一来,他们还会因为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建议而刻意排斥我们吗?只怕当他们意识到好主意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时,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其变为现实呢!
这就是一种心理战术,正所谓“偷梁换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不管父母说什么,他们都会不由分说地表示反对,甚至连认真想一想父母的建议都不愿意。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更加希望得到自己的权利。因此,他们很排斥别人安排他们的生活,甚至也不允许别人干扰他们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和孩子反着来,也许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阻碍,甚至造成心理阴影。其实,亲子之间的关系和普通的人际关系有着相似之处,即使面对孩子,我们也应该采取策略。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自主地提出我们的想法,那么也许他们就不会那么抵触了。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现代人的梦想,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开动脑筋,多多努力吧!
思彤虽然刚刚上初中,却已经非常叛逆了。这不,在选择兴趣班的问题上,他和妈妈就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妈妈想让他报名参加篮球兴趣班,这样不但可以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活动筋骨,还可以强身健体。思彤很想报名绘画班,妈妈表示反对。就这样,娘俩谁也不服气谁,彼此怄气。
看到妈妈唉声叹气的样子,爸爸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个周末,爸爸带着思彤去体育馆打篮球。在篮球场上,思彤看到爸爸熟练地投球、三步上篮,不由得敬佩万分。思彤问爸爸:“老爸,你每天都对着电脑编程,想不到你还有这手绝活啊!”爸爸笑着说:“当然,你没发现吗?我的很多同事都是近视眼,只有我,视力一直保持5.0。”爸爸的话显然说到了思彤的心坎里,思彤兴奋地说:“爸爸,难道打篮球对视力也好吗?”“当然啦。打篮球眼珠子必须跟着球走,灵活转动,而且要不停地跑跑跳跳,是对视力的极大保护。”思彤若有所思地说:“我的视力也不太好,我可不想戴眼镜,要不以后都不能自由地游泳了。”“可不,不但不能游泳,冬天去饭馆吃个饭都很麻烦呢!”听了爸爸的话,思彤陷入了沉思。没过几天,他主动和爸爸商量:“爸爸,要不我还是报名参加篮球兴趣班吧,我想和你一样保持好视力。”爸爸笑着说:“当然好啊!不管你作出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在这个事例中,思彤之所以和妈妈拧着干,并非他不喜欢打篮球,主要是不想听从妈妈的安排。相比妈妈激进的方式,爸爸的办法显然更加柔和一些。他间接地告诉思彤打篮球对保护视力有好处,这一点恰恰是思彤很在意的。不过,爸爸并没有建议思彤报名参加篮球班,而是等着思彤主动说出自己的决定。爸爸的“计谋”得逞了,思彤从妈妈让他报名篮球班,到他想报名参加篮球班,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朋友们,面对一个固执的说服对象,你们是否说得口干舌燥也不起作用,甚至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呢?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学着思彤爸爸的样子,把自己的观点根植到说服对象的心里去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