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会影响一个人正常的思考
偏执是人生路上的最大杀手,它会毁掉很多美好的东西,为了避免和挽救,就要在行不通的局面中,停下来思考,转换角度,以获得人生的新的突破。
做人不可太过偏执。要懂得换个角度思考,也许让你焦虑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有时候,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说不定是命运给你的一个美妙的恩赐。就像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那么通往成功的路,一定也不止一条。如果此路不通,就要另寻别路,如果非要执著坚持,一意孤行,最终你也难以到达彼岸。
不要偏执,遇到难题时要学会停下来思考,别把自己给堵死了,学会转换自己的思路,以打开新的局面,这才是人生的智慧。
从前,阿利·哈费特听到一位印度学者说:“一颗拇指大小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所有土地;如果你能找到钻石矿,甚至能够让你儿子坐上王位了。”
从此,钻石的价值就在哈费特的心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晚上,哈费特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便跑去找学者,问他要到什么地方才能找到钻石。
学者发现他如此迷失,便更改了谏言,希望打消哈费特的念头。
但是,已经沉入妄想中的哈费特完全听不进去,缠着学者,一定要他告诉自己,这个学者无奈地随口说:“您要去很高很高的山里,寻找流着白沙的河,只要找得到白沙河,就一定找得到钻石。”
于是,哈费特将自己所有的家产变卖了,独自一人开始他的寻钻之路。但是,他找了许久,始终找不到宝藏,最后,无助的他在西班牙的海边,投海自杀了。
几年后,哈费特的房子迎来了新的主人,他准备让骆驼饮水时,发现沙中竟然闪着奇特的光芒。
他取来工具去挖,结果挖到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屋主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觉得这个石块很漂亮,便将它放在炉架上。
有一天,曾经的那位学者来拜访这户人家,一进门,就发现炉架上那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学者惊奇道:“这是钻石啊!是哈费特回来了?”
新屋主说道:“没有啊!哈费特并没有回来,这块石头是我在后院的小河旁边发现的。”
学者怀疑地说:“不!你在骗我,我一看就知道这是颗钻石,我认得出这是颗真正的钻石!”
于是,新屋主向学者说明他找到钻石的地方,两人便立刻来到小河边,开始挖掘。几分钟后,底下便露出一块更为亮丽的石头,接着又陆续挖掘出许多的钻石。
后来,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那块钻石,也是出自这个地方,而且净重一百克拉。
追求,绝不是单靠盲目和蛮力可以做到的,盲目的追逐者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蛮力的追求者总是迷失了自己。哈费特的宝藏就在自己家门口,而他却非要出远门去寻找,结果闹得一无所有,自杀收场。
要知道,一味追逐物质,很容易会丧失自己的价值。而如果秉持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态度,则会使自己丧失最终的收获。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果有的问题想不通,就不要执著下去,要懂得变换角度,从另一个层面考虑。
有人曾花重金请三位画师以“深山古刹”为题作画。第一位淡墨浓笔地画出了深山、古寺的全景;第二位画的则是丛山深林掩映的古刹一角;而第三位,却别出心裁地只画了一位老僧在山脚下汲水。比较起来,第一幅画将“深山古刹”和盘托出,一览无遗;第二幅以一角暗示全景,似含蓄而实浅露;而第三幅似乎离题,但从老僧汲水于山脚,可以使人联想到深山中的古寺,耐人寻味。
第一位画师受到画题局限,按常规思路忠实完整地图解了题意,然终因过于直露、规范而略显平淡;第二位画师的思路比较灵活,减弱了对直接的感性材料的需求,择取重点,并融入一定的想象,因而较之第一幅画多了些意味。然而全景之于一角,一角之于全景,前者是“加”,后者是“减”,这种加减习惯思考法,难以创造出全新的意境;第三位画师一反常规,换了个角度,偏不从“古刹”上取景,任由联想自由地浮现,画了个汲水老僧,寓有于无,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画面,取得了神奇的艺术效果。
人生也是这样,要学会创造性的生活,要学会转换角度思索问题。三种方法都能达到让人明了、给人艺术感染的作用,但要寻求最佳的表现途径。人活着不要墨守成规,有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老一套的规矩也许不好使,这就需要发挥创造性的思想,别开天地,绘出让人惊诧的一笔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就能收获不同状态的人生。偏执是人生路上的最大杀手,它会毁掉很多美好的东西,为了避免和挽救,就要在行不通的局面中,停下来思考,转换角度,以获得人生的新突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