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送去主义”:中国的文化精髓要传播国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季羡林:谈“送去主义”:中国的文化精髓要传播国外

中国的文化精髓要传播国外

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浪潮,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单倚仗科技支撑是不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同步建设。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同样如此,大力发展文化势在必行。

鲁迅先生曾经提出“拿来主义”,倡导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理念。但季羡林先生却主张“送去主义”,认为我们在学习了西方文化的精华之后,也要将中国的文化精髓传播到国外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国学典籍不胜枚举,我们应当主动宣传推广本国的文化,让它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文化精髓,治愈病症

当产业革命在西方兴起之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席卷全球。那些早期的殖民主义国家,靠着船坚炮利,使其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得以完成。尾随而来的帝国主义国家,则倚仗一时的科技优势,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其侵略性和独裁性并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有丝毫改变。

霸权主义不仅使世界的动荡事件增多,还给全世界的和平局面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有识之士看到,在资本主义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道德却日益沦丧,因而提出物质发达和精神落后“二律背反”,认为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作为依托,奢侈的物质生活只会令人越来越空虚,人性变得扭曲堕落,社会的犯罪率也会居高不下。人伦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一大病症,如何填补现代人的精神空虚,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各国对此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追求中庸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身和谐。这种核心观念贯穿了所有的人伦关系,父慈子孝,兄弟相亲,朋友相契,尊师重道,以和谐的人伦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维持国家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无疑可以解决正在困扰全球的人伦道德问题。

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迅猛,但从未以超级大国自居,更没有推行霸权主义,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正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和谐精髓”的体现,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优良颇多,精华居甚,在其他各国研究本国各类国学典籍之际,我们应该主动展现自己的文化,不断挖掘开发,借由“送去主义”将传统文化输出国外,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彰显五千年文化传承大国的魅力。

与时俱进,不断“输出”

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科技上的领跑者,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甚至从文字到文学创作的形式上也几乎形成了统一模式,打上了西方文化的印记。在这种大势下,19世纪末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西化的道路。

季羡林先生十分忧虑地指出,中国从清末发展到现在,西化的程度日趋深入。到了今天,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从里到外都有西方的影子,中国固有的传统民族特色所剩无几,除了一部分思想感情以外,我们真可以说是“全盘西化”了。但他也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与时俱进是一件好事,不必大发“思古之幽情”,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了,小手工业生产方式消失了,这些都是进步,不必惶惶不可终日。有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如果想存在下去,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下,就必须跟上世界潮流,不能被时代甩在后面。

如何既与时俱进,又能保持自身的传统文化特色?就是要求我们在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用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武装精神,物质上的东西可以“拿来”,精神层面的东西还要保留自己的,防止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拒绝并抵制西方文化的糟粕。同时,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光彩夺目,但西方对此知之甚少,所以我们需要把文化“输送”出去。

季羡林先生认为,“送去主义”最重要的媒介就是汉语。虽然中国文化被西方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但却很少有人深入探知,原因就是语言上的障碍。季老说,中华民族大部分的优秀文化和智慧,都被保留在汉语言文字当中。汉字的意境、象形的笔画、表音表意的内涵,都深刻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外国人对之了解学习,都必须从汉语着手。所以,要奉行“送去主义”,大力输出汉语是重中之重。

“送去主义”的文化输出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时一刻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但季老相信,世界文明的发展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呈现的弊端和弱点越来越明显、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候,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必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文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