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好,如何断舍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68 原生家庭不好,如何断舍离?

曾经接待过一位比较特殊的咨询简友:从北京以外的地方过来,这一点让我有些感动;她告诉我说,自己的衣服什么的都很少了,不需要断舍离,今天来是听一听精神方面的东西。

她想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际关系。

第二,价值观。

第三,竞争。

看起来都不搭,也很宏大,但是最后你发现,要解决的是一个问题。

她非常善于表达,前一个小时基本都是她说我听。有人可能会说,你为什么不打断她,时间宝贵啊。

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于两个陌生的人,信任关系是第一重要的,否则他不信任你,不说真话,你就不知道问题在哪儿,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帮他解决问题。

所以我听,一直听,她讲了三段感情。

第一个男友在一起了几个月,因为不满于她工作的不稳定而提出分手。男友所谓的稳定就是教师、医生、律师、公务员这类的工作。她一开始谈不上喜欢对方,只是对方追得紧,就答应了下来。等到她终于感动于他对她的好,准备好好恋爱的时候,他却提出了分手。

第二个男友她非常喜欢,三观相同,在一起很开心,为了他自己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陪他,外出一起吃饭也刻意地为他省钱。结果是什么呢?男友认为她太无趣,也没有品位,总去一些不怎么样的小馆子吃饭,提出了分手。

第三个男友,是最让她铭记深刻的,有修养,包容,充分地理解她。这段感情持续时间最长,她也最舒服。但要命的是,男友太不求上进,别说养家,就是养活自己都是问题。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能九块九就把自己嫁了。

讲到动情处,泪水流了下来。显然,第三个是最难割舍的。

说到这里,她话锋一转,说:“我今天重点说的不是这些。”

然后主角登场了,她的闺密。不知道是不是每对闺密都相爱相杀呢?

闺密在前几年,有一段时间生活不太顺利,总是找她倾诉,她那个时候正好学了一大堆的身心灵、自我管理什么的课程,自己的状态也非常的好。两个人可谓一拍即合,每周都要见好几次,每次聊几个小时,不见面的时候也通过电话聊天。

显然,一个是拯救者,一个是被拯救者。

但我们要知道,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不断地索取,而不给予,或者我们自己找不到充电的机会,那就像一块电池,势必要耗尽了。

期间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举一个例子说,闺密说要带她出去玩,但最后没带她。她责问,闺密总能找出一堆理由,她虽然不信,但也默认了。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一个循环。

她又讲到自己的领导,领导总是指责她,她一开始也想反抗,但总是纠结。在这种不反抗当中,两个人培养出了一种关系,一个指责,一个忍耐。无止境的忍耐,换来了无止境的指责。

她甚至觉得自己工作上一无是处。

我问她,所有人都觉得你一无是处吗?

她说不是的,以前大家觉得我工作挺出色的。

很显然,领导说的不是事实,而是她的认知。在这个不健康的关系里面,她丧失了几乎所有的自信。

显然,领导很像她的母亲,两个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女儿,那种关系又回来了。

她说自己有个总是指责她的母亲,无论做什么,母亲都不会满意,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总想获得母亲的认同,也就会过度地做好人,想让别人认同自己。界限丧失了,自己很不舒服,又不敢讲,情绪压抑久了,身体的疾病就来了,她病了。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关于“原生家庭”的论调:父母那样对我,于是我变成了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循环,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的确,这都是对的,因为人是被驯化的,小时候的环境的确对我们有影响,但是分析出来,除了能满足分析者的自恋和被分析者的恍然大悟之外,我们还要做点什么。

如果什么都不做,就停在那里,就像面对一部坏了的手机,大家七嘴八舌,一个说是你使用方法有问题,一个说是摔了吧,一个说是进水了吧。总而言之有各种意见。

最后经过讨论,确认是进水导致的。然后,然后,然后大家就都走了,没人说怎么修,没人说手机坏的日子怎么办,只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了。你还是孤单,还是没有手机可用。

最多说一句,“你要坚强”“没什么大不了的”“人最重要是开心嘛”“我下面给你吃吧”。

这就像告诉一个快要溺水的人,说你快点游啊,一定要坚持。

没用,对不对?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知道自己的“原生家庭”是怎么回事儿,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其实知道父母错了,自己是无辜的,并没有什么用。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养成了什么人格,为人处世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像她就是,过于寻求认同,丧失自我。就是说,知道造成了什么结果,而不是去说谁的责任。

即使全是父母的错,你告诉我,你能怎么办?

第二,打破这种循环。

什么是循环呢,就是自动驾驶,点火,松刹车,给油,车就走了,人和这个车子一样,遇到问题,我们怎么反应,什么结果,都差不多。因为你人没变,你的“编程程序”没变。

所以多年以后,同学聚会,大家发现基本都没怎么变样。这就是说这个程序没有改变。

两个人的关系一定是两个人共同塑造的,我们不谈谁的责任,只谈原因,肯定是两个人的原因。

一个人打你,你不还手,她就接着打。

一个人打你,你打回去,她就要想一想下次还要不要打。

一个人打你,你打回去,打得比她还狠,她就再不敢打你了。

像她觉得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忙,于是闺密求助于她,她就事无巨细地帮忙。但是真的帮得了吗?且不说你没有专业疗愈的知识,即使有,这种几乎全天候的帮助,谁都受不了。

正确的帮助,应该是第一保持自己的活力,你想救人,首先自己得健康吧。第二是知道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给她介绍更合适的帮助者,毕竟,我们不可能什么都会吧?

所以,当闺密再寻求帮助的时候,应该明确地告诉她,自己能帮到什么程度,当你改变的时候,对方也会改变。

她可能会顺从你,这样皆大欢喜。

也可能不理解,和你分开。如果因为这个分开,就不是什么真朋友,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分离,因为分离无所不在,而且更重要的是,分离意味着新世界的开始,我可以认识新的朋友,新的世界了。

但是同时也一定要记住:

中国是人情社会,理可以硬,话一定要软。大家听着舒服,事情好办。再不济,理硬话硬也行,最怕的是理软话硬,这样的人基本自己痛苦得不得了,别人也痛苦。

第三,找到一个帮助者。

我们已经溺水了,不能自救了,还垂死挣扎,只能是死路一条。

换个思路,大声呼救,来了一个救助者,把你拉上岸。这才是正途。我们太多时候太依靠自己了,或者说太自恋了,以为自己什么都能搞定,或者说太自卑了,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自己不行的一面。

她来咨询,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愿意寻求帮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会打击你的自恋,让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需要别人,好像一个婴儿需要妈妈一样。而且还需要费用。

这就像一个人病了,我自己是不能把自己医好了,但我第一不想让医生看,第二不想花钱。

结果是什么?等死呗。

但我们都不会这么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肉体。换个角度,你为什么这么对待自己的精神呢?精神上的污垢不更应该被清洗吗?

最低限度,也要有一个陪伴者,对方愿意听你讲,愿意陪着你走这段艰难的路。就像走夜路一样,一个人走很害怕,两个人就好得多,也许另外一个人什么也没做,只是这么陪着,就让人安心。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段时间总失眠,甚至偶尔想起自杀,让去医院也不去。那一段时间我们总在一起吃饭聊天,后来慢慢地就好起来了。我说你还不请我吃饭,他说为什么,我说你病好了啊,他说你又没做什么。

这就是陪伴的意义,看起来没做什么,但这个没做什么,比做什么还重要。

第四,给自己一些时间。

人格的养成,都是十年几十年积累的结果,同样的,想改变不会那么快,虽然不需要十年八年,但三两年得要吧。

有人希望三五天甚至一次咨询就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请相信我,醍醐灌顶就是那一会儿,你回到家还是要面对自己具体的问题。

但持续地积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更重要的是,当我再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你知道有个人可以信任,他在帮你。

第五,有计划地行动。

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却一定是知道了。

我对她的建议就是,你制订一个计划,每天表达一个自己的观点,不要怕别人怎么看,每天一个就行,自己觉得不舒服的,每天表达一个,就像我们每天扔掉一件无用的物品一样。

行为会改变大脑,真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巴普洛夫那条狗一样,每次端来吃的就打铃,狗就分泌唾液。之后你不端来吃的,只打铃,狗也分泌唾液。

人是可以被训练的,尤其是持之以恒的训练!

第六,找到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变得优秀。

有时候你发现,道理都明白了,但你还是不敢改变,不敢挑战权威,这是内心软弱的表现。

你只有让自己变得优秀,才有自信。无论是工作得到晋升了、赚钱了、减肥成功了、自己写了一本书、演讲得到大家的肯定,等等,都会让自己好像突然有了底气。

去变得优秀吧,而变得优秀的唯一前提就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至于如何找到,那是另一个话题,相信人人都有,而且人人都可以找到。

总之,要相信,坚定地相信:

无论你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父母已经做出了他们最好的努力。

而且造成的影响也已经形成,重要的不是去埋怨,而是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同时去努力改善自己可以改善的部分。

这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的最好注解。我们的改变,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有和我们一样的遭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