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孤僻无人能懂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内心的孤僻无人能懂

孤僻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独居的心理状态。在日常交际中,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当然,有着孤僻心理的人猜疑心比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做事喜欢独来独往,不过也免不了被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

孤僻者缺乏朋友之间的欢乐与友情,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很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很容易消沉、颓废,不合群。由于缺乏群体的支持,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忧心忡忡,容易出现恐慌心理。假如这样的消极情绪长时间困扰自己,就会损伤身体,严重的还会有轻生的念头。

小王是一名战士,下士军衔,不过大家都说他性格怪异、冷漠,很少看到他与战友们嬉笑打闹,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人,喜欢溜边,一个人总是待在一个角落,成为部队热闹生活的旁观者。由于他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开会也很少讲话,除非点名叫他,否则是看不到他举手的,而且他在说话时总是语速很快,很紧张、很小心翼翼的样子。战友们都很难了解小王内心的想法,而小王平日在部队里也是一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

有一天,领导看到4个战士在球场上打球,领导叫上小王说去打球,小王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去,我又不会打。”这就是拒绝交际,领导说:“好,你不打,陪我去转转总可以吧,不行我们再一起回来。”好说歹说总算愿意去了,到了球场,大家都在喊“小王,下来一起玩”。小王不吱声看着领导,领导先下去,他在场边看领导和战友们打,球场上5个人肯定分不均匀,领导说:“你来吧,不然人不够,你够点儿意思。”小王说:“我不会,打不好。”这时小王就处于“不想交际”了。领导说:“就一次,下次我喊其他人,你就陪我们打一次,打一会儿就回去了。”小王不吱声,战友和领导又喊了几次,终于把他拖下来了。

小王算是勉为其难开始进入球场了,当战友们看到他有好位置的时候,就把球传给他,让他投,他迟疑了,战友们都鼓励他投,说他位置好,赶紧投,他才把球投了出去,当时他离球框很近,而且没有防守,球进了,大家都说看不出来啊,小王还留了一手。他害羞地笑了,很快又闭上了嘴巴,还是那副冷漠的样子。后来在战友们的“配合”下,小王又进了几个球,而且不用战友们说就会自己主动投球。打了一会儿,大家都累了,就坐在球场边上东一句西一句地聊,不过话题离不开“小王球打得不错”,看他冷冰冰的脸上因为害羞而红红的,战友们猜测其心里肯定是在想“其实挺好的”。后来打球,小王都主动来了。

小王就是典型的孤僻心理,符合孤僻心理所有的性格行为。其孤僻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小王的父母在其幼年时死于一场火灾,他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火灾的发生,给小王留下的不只是身上被大火烧伤的痕迹,而且还有不完整的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小王给自己画了一个圈,给自己定了性并增加了心理暗示,由于自我的羞耻感、屈辱感不断增强以及自我否定意识的不断形成与加剧,他表现出了消极的自我评价,对身边人的戒备心理就开始产生。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的不断出现,小王的情商扭曲,慢慢形成逃避现实、孤僻自卑、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孤僻心理的产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青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使得孤僻心理在青年人中比较多见。青年人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世界观和人生观刚开始建立,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经常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孤独感;一个缺乏强烈事业心的人会有孤僻的心理;通常情况下,内向性格的人容易孤僻,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观念比较强,内心深处对外界有强烈的抗拒感,往往对外界事物和周围人群表现得很冷漠;童年的创伤经验,如父母离婚、伙伴欺负等不良刺激,都会使他们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体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心境,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孤僻者本人要对孤僻的危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打开自己紧闭的心扉,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的困扰,同时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孤僻者在认识自我方面有的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看到别人的缺点,自命不凡;有的则比较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被别人嘲笑,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其实,这两者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性格孤僻的人应该多与那些性格外向的人交往,让自己的情绪受到感染,也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这样一来,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知识上的偏差,一方面获得了友情,另一方面还愉悦了身心。

启示

假如我们在交际方面显得比较笨拙,可以看一些有关交往的书籍,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有益的集体活动,如郊游、跳舞、打球等,在活动中慢慢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