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人所以能够淡定,是因为淡定的人知道宇宙自然的变化有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是天道无为而无不为。人要效法天道的无为,顺应自然;淡定的人能够效法天道,凡事顺其自然,不必有太多作为,虽然是无为,却能像天道一样无不为。天道的伟大,在于能够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听任万物自化而不强制作为。不过,虽然是无为,却“天地运焉,万物育焉”。
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台湾师范大学担任训导主任的工作,记得当年才34岁,年轻气盛,性子急。我的老师告诫我性子不能太急,公文来了不是一定要马上就处理,当然不是每件公文都不必马上处理,急件、特急件,就非马上处理不可。事缓则圆,老师的意思是太快做的决定,往往不是最好的决定。当年还没有“淡定”一词,淡定一词的流行是这几年的事,但是做人做事要沉稳冷静,古今皆然。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圣哲即已提出这套周密而完整的修身思想。禅定在佛家更是重要的功夫,是利用打坐与静思的练习,达到开悟智慧的目的。佛教有三宝,曰:戒、定、慧。心地没有邪念就是本性的戒;心地不乱就是本性的定;心地无疑就是本性的慧。所以“淡定”的“淡”,有“平淡”、“清淡”的意思;“定”就是“不动”、“不乱”的意思。淡定的人效法天道自然无为,所以也就“不动”、“不乱”。
天道除了有自然无为的特性,而且有循环反复的特性。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以及昼夜的更替,都是循环反复,周而复始,有白天就有晚上,过了晚上就到白天,春去夏来,秋去冬来,亘古如一。人的生命,有生必有死,也是自然的现象。日盈则昃,月满则亏,宇宙的现象是如此;人生有生、老、病、死的轮回,就像自然界的生、成、住、灭。淡定的人体悟这个道理,所以对自己的生命,对情爱的追求以及对物欲的渴念,就能看破、看透、超越,而变得很平静、很平淡。
另外,淡定的人看到自然界很多现象,如狂风、骤雨都不能长久,而祸与福也是相倚相伏,因此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淡定的人能很平淡地看待得失、利害、是非、祸福,因为人生没有什么好争、好求的,不该是你的,勉强得到,也会很快失去。所以有人说:“挡不住的事情不要挡,留不住的人不要留,赚不到的钱不要赚,去不了的地方不要想,买不起的东西不要看。”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给自己惹烦恼。
养生之道,在顺应自然。我们每天吃饭、睡觉、工作、游戏,都要配合宇宙的定律,该吃饭的时候就要吃饭,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天冷、天热、刮风、下雨,人都要配合天候节气的变化而做适应,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智慧。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求不同,适合自己的需求,才是最好的需求,我们不必东施效颦,也不必邯郸学步。《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在强调“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理,“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缘督以为经”,就是顺应虚寂的中道而行。人来自自然,所以贵能合于自然。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刻意的人为,违反自然,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弄巧成拙。
科学带动高科技的发展,人类从畏天、敬天,到企图制天,以至能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失衡。为了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肆意破坏,以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料减少、生态失调,甚至造成臭氧层破洞,温室效应,气候异常,天灾不断,造成很多的祸害,死伤无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与自然对抗,而要与自然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我们不可以小觑大自然的反扑,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受害最多的仍是我们自己。为了人类的永续经营与发展,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
中国自古即有敬天、法天的思想,古代圣贤主张“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参”。
《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之中有四大,人居其一。人效法地的无私载,地效法天的无私覆,天效法道的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天地大公无私,道依养万物而不为主,也是大公无私。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以自然为师,人只要法天而行,过自然的生活,就是最真实的生活,也是最幸福的生活。
现在有不少热心人士主张环保减碳,积极呼吁改变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交通习惯、资源回收再生,减量消费等,令人鼓舞、敬佩。尽管还是有些人藐视自然,鲁莽行事,但是我们希望透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加强宣传,加强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与平衡,因为这是关乎全体人民的福祉以及人类未来的长远发展。
顺应自然,“顺”是消极的不破坏,“应”是积极维护,前者是诸恶莫做,后者是众善奉行。我们必须双管齐下,身体力行,才能真正达到顺应天命,亦即所谓“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合一”的境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