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内在的清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的意思,是把天生灵明的德性阐明出来。儒家思想主张每个人天生都有灵明的德性,这灵明的德性有时隐藏不见,有时被习染蒙蔽,所以儒家非常重视教育,要透过教育的功夫,自觉或他觉,把天生灵明的德性阐明出来。孟子主张人人都有四个善端,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同时认为“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四体,就是四肢。四肢是人的形体很重要的部位,四端也是人心很重要的成分。孟子认为人所以不能行善,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邀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我们看见一个小孩快要掉进井里,都有悲悯不忍的心,急着要去救助。当下的表现,并不是想得到孩子父母的感谢或是同乡亲友的赞美,纯粹是一颗善良的心最直接的呈现。

孟子又说:“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牛山在齐国的东南方,因为邻近大城,人民方便前往砍伐树木,所以本来长满茂密树林的牛山,长久被樵夫砍伐,就变得光秃;而长出的幼苗,又被牛羊当做吃食的牧草吃掉。一般人看见牛山光秃的样子,以为牛山不曾长过树木。我们看见一个人做了坏事,常以为他的本性不好,其实是因为后天的习染,受了坏的影响才做出坏事,没有人天生会做坏事的。

佛家说人生来都有佛性,但是为什么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佛呢?不是不修,就是修的还不够。神秀和尚的诗:“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玻璃蒙上一成灰尘,就不能很清楚的照人形影,人心也是如此;人心如果被情牵、被物累,就不能清明亮丽,就不能对事物有明确、正确的看法与判断,从而失去内心的清明。所以我们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时时勤于修持,保持内心的清澈明亮,让内心回到纯真、自然、朴实的境界。

本性自足,只是人不知而已,我们要保持内心的觉醒。佛家讲禅悟,禅就是觉;佛家的思想就是要自觉觉人、自悟悟人,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一切教育的力量也都是如此。我们要在静坐中觉醒,我们要在调息养气中,让心变得清明。学生上台演讲,常常因为太紧张而忘了讲稿,老师就会教学生上台前先深呼吸,把心平静下来,才能沉着稳健地发表演说。还没有准备好,就急急忙忙上台的人,很难把话说得很精彩。

人心之所以不能清明,主要是因为焦虑、烦忧、急躁等情绪的困扰。禅修的目的,就是在观照生命的细微律动,在一呼一吸之间体悟内心的平静。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我们的内心常常失落、迷茫,就会彷徨犹豫、心情不定。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求其放心”,就是把放散的心找回来。

心是人的主宰,我们的动心起念,常常要保持内心清明;而要保持内心的清明,先要讲求内心的平静、安定;内心平静、安定,就不会被外在的事物诱惑、迷乱而心情动摇。孟子说:“人有鸡犬放则知求,有放心则不知求,惑矣!”家里丟了鸡、狗就会急着要找回来,心地迷失放逸了,却不知道要找寻,真是人生的疑惑。

身心的健康是相连在一起的,身体健康的人,一定精神旺盛,心平气和;身体不健康的人,一定精神虚弱,神情委靡。内心的平静,可以强化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机会,而精神烦闷、很多苦恼的人,则会影响生活起居,影响身体的健康。为了获得健康的身体,一定要保持内心的清明、平顺。

内在的清明能够疗愈外在的负面表征,当我们能够清除内心的烦乱时,清明的力量就会自然涌现。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但是孤独能够带来清明。人在最孤独的时候,也才是最清楚寻找内在力量的时候;人在最寂寞的时候,也是人最自足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在灯火酒绿的都市尘嚣中,把持得住自己;人心的堕落,就是因为失去内心的清明。人生的最大陷阱,常常是无法丢弃各种诱惑、贪念、执着。法鼓山圣严上人曾说:“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就是这个意思。

“人生像茶包,如果不放入滚热的开水,怎么能发出独特的香味?”茶叶蛋也要有裂痕才能入味。人生的苦难是难免的,我们都想要离苦得乐,但是常常缺少一念之转,没有清明开朗的心,不知道哪些该提起?哪些该放下?一面抱着痛苦不放,一面在叫痛。

心去转境叫智慧,让境转心叫烦恼。如果我们不能放下对生命过多的要求,命运就会给我们重重的打击。摆脱厄运最好的办法,就是收拾杂念、妄念、贪念,时时自我激励、反省、觉察,从内心深处体悟生命的本质。

心地有时像一片干旱的田,表面上寸草不生,黄土干裂,但是深挖之后,就会逐渐发现湿润,再到最深的地方,可能就会有泉水涌出。心地的清明,也不是说要清明就能清明,而是需要持久的修炼,平常就保持淡定的思想,尽量追求简单的生活,不要有太多的欲念、贪念。贪念会蒙蔽内心的清明,我们想要控制的东西,有时会反过来控制我们的生命。

放下对事物的执着,才能回复内心的平和宁静、清澈明亮。名利是一种选择,念头是自己制造的,很多烦恼的根源是我们自己。我们要用宁静的心拥抱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受,心情就能安定下来;时时刻刻保持内心的清明,就能启发内心的智慧,获得心灵的富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