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智顗

发理见者伏学人。发神通伏俗人。俗人取异不取解。学人取解不取异。

——智顗(yǐ)《摩诃止观》

简介

智顗(公元538~597年),南朝陈、隋时佛教天台宗名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创始人,因其晚年居住天台山,遂称为天台宗,又因其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故亦称为法华宗。他自幼信佛,18岁投湘州果愿寺出家,23岁拜慧思为师。575年(太建七年)入天台山,587年(陈后主祯明元年)子光宅寺讲《妙法莲华经》(《法华经》),弟子灌顶随闻随记,录成《法华文句》,奠定了天台宗宗教观基础。广弘教法,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等思想,建立了天台宗的思想体系。陏炀帝曾授予智者之号,世称“智者大师”。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小止观》等,流传久远,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

人物小记

智顗幼时非常聪颖,喜欢读书,尤其格外喜爱佛经。554年,北方西魏宇文泰发兵攻萧绎。555年,西魏兵破江陵。15岁的智顗目睹了家国殄丧,亲属流徙,深深感受到人生无常,顿时萌发出家修道、遁入佛门的想法。但是,父母出于亲子之情,不允许他出家。智顗不得已,就自己刻画了佛像,在家中礼拜,并且日夜勤苦,更加用功诵习佛经。

不久,父母相继逝世。服丧期满,智顗请求其兄允许他出家,但哥哥念及父母刚刚去世,十分伤心,不忍心答应他出家。但是智顗的出家之心已如铁石。于是,他就去求助父亲当年的故旧——当时任湘州刺史的王琳。王琳被其坚定之心所动,答应劝智顗的哥哥允许他出家,并表示一切费用都由他来资助,智顗的哥哥最后也只好同意。

18岁时,智顗投到湘州国愿寺法渚法师门下,出家为僧。

主要思想

智顗在其整个佛教生涯中,除了开创建立了天台一宗之解行规范,还博涉经典,其中净土经论对其影响最大。在“天台五小部”中,就有一部是对“净土三经”之一的《观无量寿佛经》的注疏。净土思想对智顗的深刻影响,还体现在他临终发愿往生净土上。

据《续高僧传》卷第十七“智顗传”载,智顗临终前预知时至,“命学士智越往石城寺扫洒,(欲)于彼佛前命终。施床东壁,面向西方,称阿弥陀佛、波若、观音。……便令唱《法华》经题,顗赞引曰:‘法门父母,慧解由生,本释弥大,微妙难测。辍斤绝弦于今日矣。’又听《无量寿》竟,仍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有问其位者,答曰:‘汝等懒种善根,问他功德如盲问乳、蹶者访路’云云。‘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只是五品内位耳。吾诸师友,从观音、势至皆来迎我。波罗提木叉是汝宗仰,四种三昧是汝明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