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文以载道”是对“文”与“道”两者关系的概括。小学语文教学也可分为“文”和“道”两大部分。其中“文”是指语文基础知识,而“道”则代表思想教育。小学语文的育人之道便是针对学生进行德、智、美的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的关系和界限,以“文”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结合语文知识开展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尚浅,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背景介绍,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文章,如,课文反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通过对课文背景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环境,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中心思想,进而在其中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升国旗》时,教师在开始上课前,应该严肃庄重地告诉学生:“我们身为炎黄子孙,一个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我们的国家象征。”通过给学生耐心讲解五星红旗的含义,让学生对国旗的认识更加深刻,然后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爱国精神融入其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实现育德目的。
二、结合语文知识开展智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这其中也包括智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课本中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教学在《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智力培育。这篇寓言,是讲一只乌鸦喝水的故事,实际上隐藏了更深的哲理和物理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问题:“乌鸦除了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喝水呢?”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有学生说:“把瓶子斜一点,水就会接近瓶口。”有的学生说:“可以制作一根吸管来吸瓶子里的水。”这样一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实现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中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象的文字。学生自然会在脑海中根据课文的景物描写想象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可以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语文知识开展美育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学会鉴赏美,进而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包含了大量的审美教育素材,学生通过这些素材能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文字美、自然美、心灵美等各种美。这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美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优美的词汇、句式和精彩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从感受美、鉴赏美到创造美的进阶。总之,美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近些年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素质教育下的教育热点,因为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从而创造美。语文教育家阎立钦说:“如果没有美育,语文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应该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小学语文中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文字美。它是教师对学生开展美育的重要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文字,感受文字的美,可以提高其审美水平。第二,自然美。自然美来自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段落,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中关于景物描写的内容,指导学生仔细品读,感受景物的美,发现自然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第三,心灵美。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仔细品味其中人物的心灵美,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受到激荡,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的理解与运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中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语文知识内化为个人智慧,实现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第四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石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