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傅瑛 【本书体例】

顺治十年三月,龙溪老农黄中,与其子小三,操一小船,往漳州东门买粪,泊船浦头。浦傍厕粪,黄所买也。父子饭毕,入厕担粪,见遗有腰袱一具,携以回船。解袱而观,内有白金六封。黄谓其子曰:“此必上厕人所失者。富贵之人,必不亲自腰缠,若贫困之人,则此银即性命所系,安可妄取?我当待其人而还之。”小三大以为迂,争之不听,悻悻径回龙溪。

黄以袱藏船尾,约篙坐待。良久,遥见一人,狂奔而来,入厕,周视,彷徨号恸,情状惨迫。黄呼问故,其人曰:“我父为山贼妄指,现系州狱。昨造谒贵绅,达情州守,许以百二十金为酬。今鬻田宅,丐亲友,止得其半;待州守许父保释,然后拮据全愧,事乃得解。故以银袱缠腰入州,因急欲人厕,解袱置板。心焦意乱,结衣而出,竟失此银。我死不足惜,何以救我父之死乎?”言讫,泪如雨下。

黄细询银数与袱色俱符,慰之曰:“银固在也,我待子久矣。”挈而授之,封完如故。其人惊喜过望,留一封谢黄。黄曰:“使我有贪心,宁肯辞六受一?”挥手使去。

是时船粪将满,而子久不至,遂独自划船归。行至中途,风雨骤作,舣棹荒村之侧。村岸为雨所冲洗,轰然而崩,露见一瓮,锡灌其口。黄亦不知中有何物,但念取此可为储米器,然重不能胜,力举乃得至船。须臾,雨霁风和,月悬柳外,数声欸乃,夜半抵家。小三以前事告母,两相怨詈。黄归扣户,皆不肯应。黄因诳曰:“我有宝瓮在船,汝可出共举之。”子母惊起趋船。月光射瓮头如雪,手舁(yǘ鱼)而上。凿锡倾瓮,果皆白镪,约有千金。黄愕然,悟蕉鹿之非梦矣。

黄之邻,止隔苇墙,卧听黄夫妇切切私语甚悉。明日,以擅发私藏首于官。龙溪宰执黄庭讯,黄一无所讳,直陈还银获银之由。宰曰:“为善者食其报。此天赐也,岂他人所得而问乎?”笞邻释黄。由是迁家入城,遂终享焉。

(选自《觚賸》)

顺治十年三月(1654),龙溪(今福建龙海县境)有个老农叫黄中,与他的儿子小三驾只小船,到漳州(治所在龙溪)东门去买粪,船停靠在浦头。浦头旁边一个厕所的粪为黄中所买。父子俩吃过饭,到厕所里去担粪,见地上遗留一个腰袱,就把它带回船上。解开腰袱一看,里面竟是六封银子!黄中对儿子说:“这一定是上厕所的人遗失的。富贵的人用不到亲自腰缠银两,如果是贫穷的人,这些银子就关系到他的性命,怎能胡乱拿走?我要等这位丢银子的人来找时,把银子还给他。”小三认为他父亲太迂了,与他父亲争执,他父亲不听,小三恨恨地自己先回龙溪了。

黄中将腰袱藏在船尾,放好船篙坐在船上等待。很久,远远看见一个人,发狂似地跑过来,进入厕所,仔细察看了周围,就停在那儿号啕大哭,情状让人惨然心伤。黄中招呼他过来,问哭的原因,那人说:“我父亲被山贼诬陷,现关在州里的监狱中。前几天去拜访求见某显贵的绅士,向州太守说明实情,答应酬谢他一百二十两银子。如今卖掉田地住房,求亲告友,才得到六十两银子;等州太守允许我父亲保释出来,然后再困难也要将另一半全部补齐,事情才能够了结。我把银子放在腰袱里,缠在腰上来到州里,因急着上厕所,解下腰袱放在木板上。心急意乱,结系好衣服就出来了,竟然把这银子丢了。我就是死也没什么可惜的,但用什么办法来救我的父亲呢?”说完,泪下如雨。

黄中详细地询问了那人所丢银子的数量与包袱的颜色,与他拾到的相符合,就安慰那人说:“银子还在,我等你很长时间了。”取出包袱交给那个人,银子的包封都还依然如故。那人惊喜过望,要留下一封银子给黄中以表示谢意。黄中说:“假使我有贪心,怎么肯不要六封银子而只要一封银子呢?”挥手让那人赶快去办事。

这时,船里的粪已快装满,而儿子小三很长时间却不来,于是独自一人撑船回去。船行到中途,风雨突然而起,黄中就把船停靠在一所荒芜的村子旁边。河岸被雨水冲刷,轰的一声崩塌下来,露出一个陶瓮,瓮口被锡塞封得紧紧的。黄中也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只是想到可以用来装米,就打算拾取它。瓮很重,费了很大力气才算把它搬到船上。一会儿,雨停了,微风轻和,月亮挂在柳树梢上。黄中撑着船哼着船歌,半夜时回到家里。先是儿子小三回家把厕所拾银还银事告诉了母亲,母子二人埋怨詈骂黄中没完。黄中回来敲门,母子都不愿答应。黄中骗他们说:“我有只宝瓮在船上,你们快出来帮着把瓮抬进去。”母亲与儿子很惊奇,起来赶到船上,只见月光照在瓮口上,明亮如白雪。大家把瓮抬回去,凿掉瓮口的封锡,倾倒出里面的东西,果然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大约有千余两。黄中愕然,知这不是梦幻而是真事。

黄中的邻居与黄中只隔一道苇墙,躺在床上听黄中夫妇切切私语很清楚。第二天,就以擅自发掘私藏为由到官府告发黄中。龙溪县令将黄中捉到庭上审问,黄中一点也不隐讳,把如何归还拾得的银子,又怎样获得银子的事讲述一遍。县令说:“做好事的人得到好的报答,这是上天赏赐的,岂是别人所能过问的事!”用竹板责打黄中的邻居,释放了黄中。从此黄中将家搬迁到城里,坐享清福,一直到老。

这是篇劝人为善,赞扬拾金不昧精神的小说。描写了一位忠厚诚实而又善良的老农形象。黄中一辈子种地为生,辛勤劳作,拾得一笔银子,并不为之动心,还替丢银子的人着想,耐心等待,终于“完璧归赵”,把银子归还失主。也许是他善良的行为感动了“上天”,在回家途中又意外得到一笔更大的财富,从此脱离农业劳动,过着美满的生活。作者通过黄中的遭遇,赞美了我国农民质朴高洁的情操。

小说为了使黄中的形象鲜明突出,用黄中的儿子和妻子来进行反衬,黄中的儿子小三也是拾银者之一,他坚持把拾得的银子据为己有,遭到黄中的反对,他又指责父亲太迂;争执不过,他竟不辞而别,扔掉父亲与手中的活计跑回家去。黄中的妻子听儿子讲说拾银还银事后,怨恨詈骂不止;当黄中深夜归来时,还不给丈夫开门,不让黄中进屋。同是一家人,在对待拾得的银子上认识竟如此不同,相比之下,黄中的品德愈显纯洁,形象更加高大。

在小说的最后,作者还用极少的笔墨勾画了一个得红眼病的人物——黄中的邻居,从另一个方面衬托黄中的善良和诚实。这位邻居心胸狭窄,不干好事,专门窥视别人的秘密,然后去诬陷告发别人,幸亏县令是个明白人,知道“为善者食其报”的道理,没轻信他的诬告,弄清事实后还将这位高邻笞责一顿,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作者的指导思想是劝善。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只能用因果报应的方法来进行说教,所以显得没什么说服力。“为善者食其报”也只是作者的美好理想,在那个社会里,为善者什么时候能得到善报?不过,小说客观上颂扬了我国农民善良诚实的优秀品质和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这种品德和精神,今天也还应发扬光大起来。

小说善用简练的笔墨勾画人物,如写丢银子的跑回来寻找银子的场景,作者只用“狂奔而来,入厕,周视,彷徨号恸”十二个字,就描画出丢银人急切、悔恨、绝望的心态变化过程,显示出作者极高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小说还用了些典故,影响了它的通俗性。如写到黄中见瓮中许多银子,惊愕,感到蕉鹿之梦并不是梦这一段里,蕉鹿就出自《列子·周穆王篇》,说郑国有个人在野外砍柴,遇见一只受惊的鹿,迎而将鹿击死,怕别人看见,就把死鹿藏在没水的池里,上面覆盖些蕉叶薪柴,很高兴。不一会儿忘了藏鹿的地方,还以为击鹿藏鹿是梦呢。沿路他说这件事,旁边有人听说,按他说的去找,果真得到一头死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