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书名。又称《汲冢纪年》、《汲冢书》。它是战国时魏国人所作的编年史书。司马迁时代未见到此书,晋太康二年(281)河南汲郡(今汲县)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墓),发现了数十车长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大部分都在盗墓时用来照明烧掉了。余下部分有《纪年》十三篇,经束皙、荀勖等当时的学者鉴定,知道是古史书,所记内容自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周宣王以后,只记晋国事,晋三分以后,又特记魏国事,至魏襄王二十年称“今上”,可见这书是魏襄王时人所作。书中以夏正纪年,以建寅元月为岁首,其文字用古籀,体裁为编年,记事简短如《春秋》。这书发现以后,为历代学者所重视,郭璞的《穆天子传注》,干宝的《搜神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欧阳洵的《艺文类聚》,李善的《文选注》,刘知几的《史通》,李昉的《太平御览》,王存的《元丰九域志》,罗泌的《路史》,胡应麟的《三坟补逸》,鲍彪的《战国策注》,顾炎武的《日知录》都引证它。但是唐朝以后,人们就看不到它了,这就是古本《竹书纪年》。到了明代,又出现一本《竹书纪年》,据学者考证可能是天一阁主人范钦根据各种古书引征古本《竹书纪年》辑录的,但有些删削,也有伪造。古本、今本有何区别?(一)古本叙事起自夏代,今本叙事起自黄帝。(二)古本用夏历,今本用周历。(三)古本说“夏年多殷”,今本殷年反多于夏。(四)古本有“益干启位,启杀之”,“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今本俱无此说。(五)《梁书·沈约传》、《隋书·经籍志》都不曾提到沈约注《竹书纪年》,今本所标沈约注语,多采用沈约《宋书·符瑞志》的话,这足证今本是伪托的。《竹书纪年》既为战国时人所作,因此所记战国时事就比较正确,其中有些材料与《左传》所记相一致,司马迁写《史记》未见到此书,它可以纠正《史记》的一些错处。《竹书纪年》中舜囚尧,夏年多殷,启杀益,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共伯和摄行天子事与《经传》、《史记》说不同,这些不同恰好说明《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清代学者对《古本竹书纪年》作了辑佚工作,成绩很大,著名的有王国维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