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斯凯尔夫人与《玛丽·巴顿》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盖斯凯尔夫人,伊·克(1810—1865)英国小说家。生于牧师家庭,周岁丧母,由姨妈抚养成人。在文学方面,自幼受到父亲和姨妈的薰陶。二十二岁时,与一个牧师结婚。婚后,定居于曼彻斯特。曼彻斯特是英国大工业中心,在这里,她接触了产业工人。她与夏洛特·勃朗特是朋友,也是第一个为她写传记的人。除传记《夏洛特·勃朗特传》外,盖斯凯尔夫人共发表过六部长篇小说和一些中、短篇小说。《玛丽·巴顿》(1848)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该书出版后,即获成功,受到狄更斯等人的赞扬。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地点是曼彻斯特。玛丽·巴顿的父亲约翰·巴顿是一个奉公守法的老织工,为资本家干了大半辈子,仍一贫如洗。劳动之余,他看了一些书,思考了一些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有觉悟的工人,并以全部热情参加了职业工会,投身于工人运动之中。他曾作为工人代表,到伦敦去请愿。请愿失败后,被工厂主开除。在工会的领导下,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人举行了罢工。约翰·巴顿又作为谈判代表在谈判书上慷慨陈词。但工厂主拒绝了罢工工人的要求。工人决定暗杀工厂主小卡逊。约翰·巴顿完成了这一行动。但警方却把玛丽·巴顿的恋人、工人杰姆当作嫌疑犯抓了起来。事后,约翰·巴顿深感良心上的不安。在临死前,他向工厂主老卡逊招认了自己的杀人行为。后者宽恕了约翰·巴顿,约翰·巴顿在老卡逊的怀里闭上了充满感激之情的眼睛。由于盖斯凯尔夫人对英国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有着较深刻的现实主义的认识,使她在《玛丽·巴顿》中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宪章运动时期失业工人的悲惨生活和罢工斗争。但由于作者受基督教社会主义立场和改良主义思想的局限,作品的结尾宣扬了一种宗教的宽恕和博爱精神。作者试图以此来证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和睦相处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现实主义力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