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以后,疯狂扩军备战,使德国成为在欧洲的世界战争策源地。希特勒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德国深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和希特勒大力推行侵略扩张及战争政策的结果。由于沉重的赔款负担,战败国的不利竞争地位和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使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深刻的经济危机和高涨的革命运动,动摇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德国资产阶级乞灵于实行恐怖专政,发动对外侵略战争,重新瓜分世界,以摆脱危机。希特勒的纳粹党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而成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宠儿,得到了大量援助。另一方面,希特勒在反对“凡尔赛压迫”的口号下,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军国主义情绪,宣扬日耳曼优秀种族论,鼓吹为“生存空间”而斗争,又以“社会主义”为旗号,许下各种诺言,迷惑了期望摆脱贫困的工人、农民、失业者、小资产阶级群众。纳粹党员从1925年的二万七千人激增为1932年的百万人。希特勒在1932年4月的总统选举中获得百分之三十六点八选票。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根据兴登堡总统的任命,希特勒就任总理。1934年8月,兴登堡病死,希特勒自封为“元首”,独揽党政军大权。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希特勒上台以后,根据总体战观念强化法西斯专政,严密控制整个国家机器,采用包括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一切手段来准备战争。在政治上,残酷镇压革命力量,迫害共产党,废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解散除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和工会组织,建立秘密国家警察(“盖世太保”),大搞排除异己,全面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在文化教育上,大搞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焚烧革命和进步书籍,迫害具有民主思想的文化科学工作者,通过文化、教育、宣传、新闻、出版等部门,用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思想毒害群众,训练青少年为纳粹接班人和炮灰。还大搞反犹排犹活动,煽起种族主义狂潮。在经济上,对全国经济进行全面改组和集中调节,使纳粹政权和垄断巨头相结合,自上而下地操纵全国经济生活,使之纳入战争轨道,并实施“四年计划”,“把一切经济力量都用于准备和进行战争”,把德国变成一座大兵工厂。在农村维持、扶植富农阶级,作为纳粹在农村的支柱。在军事上,复活军国主义势力,大量增加军费开支,签订德英海军协定,撕毁凡尔赛和约,从秘密扩军转为公开扩军,加速扩军步伐,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陆、空、海军。1936年3月,德国进军莱茵非武装区,开始建造面对法国马其诺防线的齐格菲防线,以保障西侧安全,成为希特勒准备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步骤。1936年8月,希特勒在备忘录中定下了发动世界大战的时间,指出四年以后,德国应在经济和军事上做好一切战争准备。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危险的战争策源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