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卢梭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和伏尔泰、狄德罗并称为启蒙运动的三大领袖。原籍瑞士,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十二岁起便出外谋生,作过差役、学徒、仆人、店员、家庭教师、乐师。长期在瑞士、法国辗转流浪。一生经历坎坷,遭受过种种屈辱和迫害,对社会不平等现实极为不满,终身为推翻封建专利,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奋斗不息。写有小说《新爱洛绮丝》、 《爱弥尔》、 《忏悔录》和歌剧六部。主要理论著作有《论科学和艺术》、《论语言的起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民约论》、 《致达朗贝尔论戏剧书》、 《论法国音乐的信》、 《音乐辞典》等。

在卢梭的思想体系中, 自然和人是他注意的中心。他提出了“天赋人权”和“回归自然”的口号。他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和财产的情操。在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下,人们是自由的,人们的感情是自然的, “风尚是粗朴的”。有制的出现,造成了人间的不平等。窒息了人的个性;而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则使道德败坏、奢侈、淫逸、邪恶的风尚流行,人们失去了自己的自然天性。他认为要根除罪恶、改革社会、必须“回归自然”、返回到那种纯朴、天真、无知、自由的“自然状态”中去。但他所谓“回归自然”,并非主张人类倒退到野蛮的太古时代去做野蛮人, 而是要以“太古时代”为镜子,恢复自己的自然天性,敢于“返求自我”,表现真实的“自我”,使人性挣脱一切社会枷锁和怠惰、骄傲、虚荣、奢侈织成的罗网,获得自由的发展。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和《爱弥尔》中,贯穿了这种“回归自然”、 “看重感情”、 “崇拜自我”的思想。

卢梭的另一引人注目的重要思想是他对一切科学与艺术的否定。他把科学,艺术与道德对立起来,把科学、艺术的进步同风尚的解体、道德的沦丧相联系,认为“奢侈”是科学与艺术的永恒的伴侣,科学与艺术助长了奢侈,奢侈又促进了艺术的堕落。这种笼统地、不加区别地否定一切科学与艺术的文化虚无主义自然是偏颇的,但也应承认在他的极端的论述中包含着真理的颗粒。他的矛头主要还是指向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伪科学和腐朽没落的封建文艺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触及到了阶级社会中科学与艺术为统治阶级所垄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加深了人间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他在1758年给达朗贝尔的信中,对这种极端的观点有所纠正。认为在消灭了不平等现象的社会制度下,艺术对道德风尚足能起到一些良好的作用。

卢梭是启蒙运动三大领袖之中,对近代资产阶级各方面思想影响最大的一个。歌德推崇他“开始了一个新时代”,罗曼·罗兰称赞他是“精神力量对时代起强大作用的最有声色的范例之一”。他的哲学、政治思想成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先导,他的“回归自然”、“崇尚感情”的美学思想及独树一帜的创作实践,对启蒙文学和后来的感伤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