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来源于一件伤心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慈母”来源于一件伤心事

唐诗中有一首很温馨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几乎家喻户晓。而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其实,在古代,“慈母”是个专门的称谓,“慈”并非“慈祥”之意,这里的“慈母”一词里蕴含着一件伤心往事。

在古代,想成为“慈母”有很多艰难的条件。“慈母”一词最早可见于《仪礼·丧服》中。《仪礼》对“慈母”的条件有诸多规定:“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以为母。”大致意思是说,如果想做一个慈母,身份限制为小妾,还要没有孩子或者不会生育(至少是没有生育男孩);丈夫要有另外的妾,且这个妾死掉并遗留下一个孩子。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还需要丈夫表示明确的意思:“你把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吧!”了解了这些,我们在读到《仪礼·丧服》中“慈母如母”时,才不会感到突兀和费解。所以,根据词源,“慈母”是一件伤心事,它和“生母”的死亡有关,与“慈祥”无关。

由此可见,慈母不是随便哪个女人或者母亲都可以做的,也不是每个儿子都能够拥有的。不过,为《仪礼》所严格定义的“慈母”,其词语的意思慢慢发生了改变,到唐代时,“慈母”不再是一个专称,李白中有“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的句子,显然这里的“慈母”就不是《仪礼》中的“慈母”,而是与现代意义的“慈母”意思更接近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