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后赤壁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160],步自雪堂[161],将归于临皋[162]。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163]。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164]。

已而[165]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166],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167]。顾[168]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169]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170]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171]而上,履巉岩[172],披蒙茸[173],踞虎豹[174],登虬龙[175],攀栖鹘[176]之危巢,俯冯夷[177]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178],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179]而悲,肃然[180]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181],戛然长鸣,掠[182]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183],过临皋之下,揖予[184]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185],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186]笑,予亦惊寤[187]。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

[160]望:农历每月十五。

[161]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162]临皋(ɡāo):亭名。

[163]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

[164]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165]已而:过了一会儿。

[166]薄暮:太阳快要落山时候。薄,迫,逼近。

[167]鲈(lú):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道鲜美。

[168]顾:但是,可是。

[169]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70]断:阻断,形容山壁峭立。

[171]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

[172]巉(chán)岩:险峻的山石。

[173]蒙茸:杂乱丛生的野草。

[174]虎豹:高大的山石。

[175]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

[176]栖鹘(hú):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hú),隼,鹰的一种。

[177]冯(pínɡ)夷:水神。

[178]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啸,蹙口作声。

[179]悄然:静默的样子。

[180]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

[181]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因此这样说。

[182]掠:擦过。

[183]蹁跹:轻快地走着。

[184]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185]畴昔之夜:昨天晚上。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

[186]顾:回头看。

[187]寤:觉醒。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同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部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仰望,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中十分愉悦;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如此美好的夜晚,我们如何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下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无法跟着我到这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里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环望四周,觉得很是冷清寂寞。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愉快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解析】

这篇《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姊妹篇。两者都是对月夜于赤壁泛舟饮酒赏月的描写,表现了不同时令季节的大自然山水特征。前赋谈玄说理,充满理趣;后赋则叙事抒情,借景抒怀。

本篇以“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冬景的传神描写勾勒出一幅充满特色的江山美景图。同时通过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幻觉和梦境的描述为文章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尤其是孤鹤形象,更能够让我们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的孤鹤,历来便是道家的神物。苏轼不仅借孤鹤以表达自己那种高贵幽雅、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现了那种超越现实的痛苦的遗世精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