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蘅:夜游孤山记
邵长蘅
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已舍艇,取径沮洳间,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亭废,今为龙王祠。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西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永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也。”嗟呼!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俊丽,今皆无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真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至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西湖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而孤山乃西湖一大胜景。它一名“孤屿”,因其四周碧波环绕,孤峙湖中而得名。山上美景遍布,古迹荟萃,处处引人入胜,故又名“瀛屿”,或称为“人间蓬莱”。山的一边是苏堤,一边是白堤,连起来看,宛如西子项链上穿的一颗宝珠。这篇出色的抒情寄慨的山水小品,是借叙夜游孤山的过程,抒发仕隐出处的感慨,寄托自己不慕荣华、鄙视权贵的高尚情怀。
游记的前一段,显然是在写景抒情。开头三句非关游孤山本身的内容,简要地交代了游孤山的迫切心情:“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埋怨天气过分炎热,不能往游心急如火。这里所说的辋川别业,指作者兄长邵远平在西湖的别墅。因追慕王维在“辋川别业”的隐逸生活而取其名。紧接着就按游踪逐一展示渡孤山麓所见的西湖美景。湖畔,“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一阵夏雨过后,凉悠凉悠的,十分惬意。举目四望,西子湖周围的峰峦,青翠欲滴,就象刚刚洗过一样。“空”字写出了山色之纯净,一片青翠,别无杂色。这是写白天见到的山光远景。然后由远及近,推出月夜之中西子湖上令人陶醉的月光水色:“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作者笔下,那一轮含情的明月,体贴人意,悄悄地从东南最高峰冉冉升起,将它那如轻纱一般的清光,遍洒到西子湖上,与水波一起,轻轻荡漾、荡漾……随即又推出彩色全景画面:“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万象”二字,将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绘出了一幅夏天雨后西湖月照图。因月助兴,作者“游兴跃然”,乘兴游孤山。文章到此就写到要紧处,它既未写孤山的实景,也未写孤山的胜迹。而着意写到“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放鹤亭”,原为宋代林逋放鹤处,元朝至元年间陈子安建亭。“林处士墓”,是林逋自己营造的墓穴,在孤山的北面。林逋是钱塘人,著名隐士、诗人和画家。初放游于江淮间,后归隐于杭州,结庐孤山,二十年间,足迹不及城市。他一生酷爱梅,曾在放鹤亭畔种梅三百六十余株,他的梅花诗,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尽了梅花的风韵,被称为千古绝唱。他还喜养鹤,有只仙鹤,取名“鹤皋”。林逋一生不曾娶妻,又不愿出仕,唯以种梅养鹤为赏心乐事,故后人称他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即所谓梅妻鹤子。作者对林逋的高洁品性十分仰慕,故徘徊墓下,流露出一片缅怀的深情。然后游至望湖亭,再展西湖夏夜明净、优美的画图:“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西湖,如一镶嵌精美的宝镜,孤山倩影映现其中,别有风采。“西行过陆宣公祠”,顺笔点到唐代名臣陆贽。他的祠堂在数十家居人灯火的反衬下,显得格外寂寞。这一笔表明,为官者不如隐士安然自得。这一段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西湖明丽、清秀的山光水色,创造出了一种空明、清静、高朗的意境,巧借景物,形象地显示出林逋高洁的人格。
上一段是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下一段则说古议论。先借夜游孤山小憩谈话之机,将贾似道和他的后乐园、水竹院顺笔点出。贾似道是南宋误国害民的权臣。后乐园是贾似道在西湖葛岭的宅第,前揖孤山,后据葛岭。地道直通西湖边上。接着就生发议论,先说“岚影湖光,今不异昔”。再用“而”字一转,说贾似道当年显赫的权势,侈丽的亭榭,全都“荡为寒烟”。今昔对照,发人深思。最后,再用“而”字一转,与林逋对照:说贾似道宅第沉灭,而林逋墓地长存,构成富贵不义和清贫节义两种人生道路的鲜明对比,突出地点出了本篇游记的主旨,也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末尾写寺庙声寂,则是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诗意的翻新,表明已游到深夜。夜深人静,游孤山而归,更是浮想联翩,显得文已尽而意无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