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农民福利:制度变迁的视角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4612】土地与农民福利:制度变迁的视角

(乜琪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2.3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69元)

△6章:①导论;②土地与生存福利:集体化时期;③土地与生活福利:家庭承包制时期;④土地与权利福利:承包经营权流转时期;⑤何以增进农民福利: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借鉴;⑥结论与讨论。

〇这本书以制度变迁为视角,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将农民福利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集体化时期、家庭承包制时期和承包经营权流转时期;通过对每个阶段农民就业福利、养老福利和医疗福利状态的研究,认为我国农民福利的发展经历了从“生存型福利”到“生活型福利”,再到“权利型福利”的过程。研究认为,如果说集体化时期,土地还能解决农民福利的话,在当前形势下,仅依靠土地或土地制度已经不能解决农民福利,农民福利必须走社会化的道路。

〇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国民主体。作为国民主体的农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全国人民生产粮食;以“剪刀差”形式为城市输入资源,支持工业发展;以“流动人口”形式为城市提供劳动力,推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等等。

〇“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〇集体化时期,集体所有、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存在很多弊端,最根本的就是生产力水平低下。

〇社会化无疑是21世纪农民福利的最大特点。

〇在发达国家,农民不是身份,而仅仅是个职业。从事农业的工作人员,与其他人员一样,享受社会保障。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大体分为:保险型、福利型、国家型和储蓄型。

〇德国:政府主导模式。日本:特别保护模式。美国:多元保障模式。

(2020年2月6日夜10:20阅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