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老子》原文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老子》原文鉴赏

[原文] (节选)

道经

俭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居上势,则以(凶)[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微明第三十六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深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为政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德经

淳风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宝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戏道大,似不肖。夫唯大, 故似不肖;若肖, 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宝而持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早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配天第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玄用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仍)[乃]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如],哀者胜矣!

[鉴赏]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老子五千文》,全书81章,约5千余字。《老子》一书的著述有几种不同意见。一说为春秋时老聃所著;一说从书中思想内容及其所涉及到的某些问题看,可能成书于战国初期,是老聃后学所完成的。不管怎样说,各派都认为书中基本上保留了老聃本人的思想,是诸子百家中道家的经典著作。现存注本有西汉河上公注、魏王弼注、明清之际王夫之《老子衍》、清魏源《老子本义》等。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抄写本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本子。

老聃是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此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箭。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一书作为道家的经典著述,其道家的主要思想,在此不得不叙述一二。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有独特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政治观。中国除老子、庄子之外,多半只重视人生观和政治观,老子则从宇宙观落实到人生观和政治观。他先考察宇宙的形成,然后发现其规律,用他的规律来说明应该怎样为人,怎样为国。

老子设想在天地产生以前,有个产生天地的实体,它无形无声,无以名之,故名叫“道”。他在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是实体,不然,不能产生任何东西,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只是老子的一种设想。它是“天下母”,故四十二章又强调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考察宇宙和各种事物的规律,认为一切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循环的,而其规律又是互相转化的。他在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在七十七章又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就是自然规律,它经常转化到反面。从这种宇宙观出发,老子在三十章奉劝治国大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他在五十七章又认为:“天下多忌讳(禁令),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的理想国见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对于人呢?老子在四十五章要求:“大成(圆满)若缺,其用不毙。大盈(充实)若冲(空虚),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当然,自然现象是日有出没,月有圆缺,可是人事则不一定按这规律行事。盛极必衰,也不一定适应人类社会。老子眼见列国的战乱,归过于社会的进步,巧诈蓬起,因而主张退到原始社会,连文字也不要,就简直是开倒车了。

老子的军事思想和他的政治思想一样,是清静无为。《老子》一书中的俭武第三十、偃武第三十一、微明第三十六、淳风第五十七、三宝第六十七、配天第六十八、玄用第六十九等都提到了军事问题。

老子的战争观是明显的。他反对战争,俭武第三十认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并在偃武第三十一强调“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者,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他从辩证的观点出发,认为弱者能战胜强者,“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战争不光是双方势力的较量,人心的向背,战争的正义与否,最终决定于战争的胜败。侵略战争“是以兵强则不胜”,正义战争“慈故能勇”,“柔胜刚,弱胜强”。

在作战指导上,老子在淳风第五十七强调“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作战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求将帅要注意自身修养,认为善于做将帅的人不轻易动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被敌人所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硬拼。“善于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做到“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强大而不自以为是,强大而不去攻打别人,强大而不骄傲。

《老子》道家思想充满朴素的辩证法,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知足”、“寡欲”、“无为而治”的观点,是值得批判吸收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