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孔融》全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译文

岁月不停留,时光节候如流水一般地过去。五十岁忽然就到了。公刚满五十,而我孔融五十过了又二年了。海内相识的人死亡得差不多了,只有会稽郡的盛孝章还存在。这个人被孙氏所困,妻子儿女都丧生了,孤独无援危险而又愁苦。如果忧愁能够死人的话,这个人是活不久了。

《春秋传》说:“诸侯有相继灭亡的情况,齐桓公不能救的话,这是齐桓公的耻辱。”现在孝章实在是大丈夫中的英雄,天下的士人依赖他而扬名,而他本身却不免于被囚,生命危在旦夕,像盛孝章这样的人,处境如此危困,如果不加以援救,那就使得孔子不当再讲“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而要像朱穆那样写《绝交论》了。主公如能派遣一个使者,并加上一封书信,到孙氏那里去,那么盛孝章可以来到,朋友之道也可以发扬了。

现在的一些少年,喜爱诽谤前辈,有的甚至讥讽抨击孝章。孝章总之在天下享有大名,九州之人对他共同称赞而感叹。燕国的国王买骏马的骨头,并不是想要用它驰骋奔跑,而是要借此招揽千里马。主公匡复汉室,使得将要绝嗣的宗庙社稷,又将它扶正。能够扶正宗庙社稷的办法,实在须得贤人。珍珠玉石没有脚却能来到,是因为人们喜好它,何况贤人自己有脚走路啊!燕照王筑高台来尊敬郭隗,郭隗虽然只是一具小才,却受到如此重用,使人能够借此知道燕照王的圣明的心思,因此乐毅从魏国到燕国去,剧辛从赵国到燕国去,邹衍从齐国到燕国去。假使郭隗被人吊起来,或者是在水里快要淹死这样的困苦危急的时候而不去救,那么士人也就会远走高飞,而不会到燕国来了。我所讲的这些,主公是完全知道的,但我再一次引用这些事,是想要主公尊崇招贤纳士之义。因此呈上这个表,以表不尽之意。

作者介绍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年),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为人不拘小节,恃才负气,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董卓弄权时期,他变身军阀,割据在北海。曹操崛起时降曹操。因非议曹操,被杀。其散文辞藻华丽,多用骈句,但能以气运词,有新变化。曹丕《典论·论文》称他:“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代表作《论孝章书》和《荐祢衡表》,都显示这种特色。诗仅存7首,其中《杂诗·岩岩钟山首》写远大怀抱,情辞慷慨;《远送新行客》写丧子的悲痛,情致哀婉,都富有抒情色彩。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下面谈几个孔融的故事,也许会帮助读者了解孔融,并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迪。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的人一般是不通报的。孔融只有十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高明必为伟器。”(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东汉末期,“党锢之祸”迭起,宦官把持朝政,大肆搜捕、诛杀正直之士。张俭因得罪宦官侯览遭到通缉。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张俭的好友,于是张俭便去投奔他。不巧孔褒不在家,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张俭因孔融年纪太小,没有把实情告诉他。孔融见张俭形色慌张,于是便把张俭留下。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孔褒却被逮捕下狱。孔融说人是他留下的,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坚持要由他负责;孔母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闹得“一门争死”。郡县官吏拿不定主意,只好如实上报朝廷。最后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孔融因此名声大噪,州郡几次辟举他为官,都被辞谢了。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谩之辞。”可见,当时是饥年,却不得不用兵,而兵以什么为主?粮食!曹操出于对军国大计的考虑,以为应禁酒,使粮食用来补充兵用。而孔融呢?果然显示了他“华交会之徒”的特性,说什么“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觽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摆明的强词夺理,曹操的确是“惜谷”,只怕像孔融这么不惜谷,国不亡才怪,看过他的表现便知道了。又如曹丕纳甄夫人,这根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在古代,这很正常,孔融倒好,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懂,又以为孔融学识渊博,便“问出何经典”,孔融则捉弄似的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不是没事找事、找曹操不痛快吗?再如杨彪一案,居然公然威胁曹操“明日便当褰衣而去,不复朝矣”,而他完全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方法。

孔融的确没有什么内政军事才能,但他很会看人,推荐了不少人才。他是个书生气很浓的人,不会当官,不会察言观色,而且脾气耿直,眼里装不进沙子。但他只是发表言论,按现代观点来说,是言论自由,他又没做什么值得杀头的大罪。曹操杀了他,后来曹丕却下令千金收购他的文章。如果孔融真是欲规不轨,那么曹丕还能这样做吗?

孔融若只是“脾气耿直”,曹操还至于将他杀掉吗?孔融的性格如同绝大部分的名士,骄傲狂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想边让、祢衡、许攸之徒,无一不是名士,无一不是性格骄傲狂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结果呢?哪一个得到了善终?程昱性格不好,而曹操又是如何对待他的?所以,可想而知,为什么历来流传着一种声音:孔融之死,纯属活该,与其替他喊冤,不如从他的性格中找出他的悲剧。

赏析:豪爽热肠动心魄,攻心之术合情理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写于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年),是孔融任少府时向曹操推荐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名宪,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也是汉末名士。曾任吴郡太守,因病辞官家居。孙策平吴后,对当时恃才放达睥睨自己的名士很是嫉妒怨恨,盛孝章因此曾经外出避祸。孙策死后,孙权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孔融与盛孝章是很好的朋友,知道他的处境危急,所以特地写了这封信,向当时任司空兼车骑将军的曹操求救。曹操接信后,即征召盛孝章为都尉,征命还没有送到,盛孝章就被孙权杀害了。

本文首先叙述了盛孝章所处的艰难困境,接着引用历史上重用贤才的故事,从交友之道和得贤的重要性来打动曹操,希望曹操出使征召以解救危难中的盛孝章。全文通情达理,十分恳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封举荐信开篇没有直接陈说被举荐人,而是以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生命的意识忧患话题开头,“岁月不饶人啊,时间过得飞快,你也已经五十了,我比你还长两岁,不知不觉就年过半百了。”看似寒暄之词,但作者却从人生几何的迟暮角度开篇,借以激起暮年人的情感共鸣,以说不尽的同龄共忧话语拉近了朋友间相知相怜的距离。叹人生苦短是魏晋时期文人常谈的哲学命题,英雄迟暮是胸怀大志者共有的感慨,孔融、曹操、盛孝章他们都是年过半百的一代豪杰,作者开篇便紧紧抓住对方的心,使他不得不往下看。“国内的朋友们大部分人已经死了,只剩下一个盛孝章还活着,可他活得很不好。无妻无子孤孤单单还不算,而且被东吴军阀孙氏囚禁,性命不保。”言外之意是说:“我们年轻时的朋友们,死的差不多了,只有盛孝章还活着,可是也活不长了。”对方一定会想为什么呢?当然是:处境危急,孙氏随时会把他杀害。凡是大英雄都有取义救人的豪爽气概,孔融在这里不紧不慢地把盛孝章的不幸遭遇摆在这位叱咤风云而又执掌汉家实权的英雄面前,不但激发了对方物伤其类的恻隐之心,而且诱发了对方义不容辞的英雄义气。自古英雄怕软泡,英雄往往喜欢充当弱者的救世主。纵观此段,从感慨始,开文明题,感慨时光流逝,“岁月不居”。叹人生苦短是魏晋时期哲学思想和文学界一大主流,由此及人,先说曹操,后议自己,转眼间都到了五十朝上的年纪了,大有英雄迟暮之感,地远天迥之意。并由此感慨天下贤才,海内知识殆尽,把一种巨大的愁绪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盛孝章,特立标格,抢人眼眶。寥寥数语,紧紧抓住曹操心理。接着,作者从人生感叹到天下形势,再论及当今贤才,如剥茧抽丝,丝丝相扣,用意十分明显。顺而论之,这特立尚存不可多得的贤才盛孝章正处于孙氏政权的威胁之下,陷入孤危愁苦的困难境地,若不及早营救,“此子不得复永年矣!”形势之急,势之所危,如残鱼游釜,刻不容缓,急切忧虑之情跃然纸上。下文接着便从另一个角度加以叙说。

第二段承接前文声势,运用激将推波法,造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首先以齐桓公不能挽救邢国于亡国的典故,阐述了身为天下霸主的责任与义务。春秋时上无天子,下无方伯,齐桓公是五霸之首,邢亡不能解救是齐桓公的耻辱;而当今曹操也是天下说一不二的实权霸主,他与齐桓公的身份跨历史而吻合,这里明说齐桓公,实际是在提醒曹操:天下人寄予雄才大略者厚望,救死扶弱是霸主义不容辞的责任。救,方显英雄本色;不救,将是奇耻大辱。但这些话只能使对方意会,而不能点破,点破将有要挟之嫌。于是作者急转话锋,另外立论从解救盛孝章的政治意义来阐述。首先肯定盛孝章是大丈夫中的豪杰壮士,在天下很有名望,天下的游说之士都借他的声望抬高自己的身份。言外之意对于这么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不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于实际职掌朝廷大权的雄才者来说,不仅是一种失职,同时会在天下人面前损失威信,招来耻辱。天下人会怀疑当今执政者没有正气,以至社会风气堕落颓毁,那么孔子的交友之道也会被否认,而朱穆的“绝交论”从此会被人们认可。这对朝廷中实际执政的曹操来说不但是有损个人体面的事情,而且关系到为世人不齿的政治失策。《论语·季氏》记载了孔子说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朱穆《绝交论》是针对汉末道德沦丧、伦常浅薄的世态人情而讥笑交友之道的。孔融在这里是说像盛孝章这样的人,在倒悬的危困中得不到救援,就没有必要再谈论孔子的交友之道,而要向朱穆那样写绝交论了。曹操与盛孝章曾经相识,即使交往不算深,也是朋友。曹操不但是盛孝章的朋友,而且是当世士人中的精神领袖。如果对盛孝章不予相救,就意味着世风彻底腐朽了,朋友之道就没必要再提了。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够派一介使者,带一封信,招来盛孝章,不但救他于水火之中,而且还可以在当今世风日下的沦落中,弘扬交友之道,树立交友正气。这举手之劳可以传为万世佳话,何乐而不为呢?话说到这个份上,曹操不得不救了。但是为了解除曹操冷静后的疑心,以防万一节外生枝的反复,作者又提醒曹操不要拘于盛孝章的个人小缺点而误了他对当朝的政治大影响。

以齐桓公不能救邢亡的故事阐述身为霸主,有雄才大略者必有过人的胆识和远见,能为天下招贤纳士,不惜一切代价,由此论及营救盛孝章不过咫尺之书,举手之劳,不仅可以解除盛孝章的苦难,还可以弘扬重才之道,可传为千古佳话,以利害关系打动曹操之心。

第三段借典攻心。“当然难免有些年轻人毁谤指责盛孝章,但是他的好名声传遍天下,受到人们的一致赞美。”这里的年轻人指的就是孙权(此时的孙权不到三十岁)等人,作者担忧曹操因孙权等人对盛孝章的毁谤,而不予相救,所以提前做了铺垫。“盛孝章的好名声传遍了天下,好多游说各地的辩士都借盛孝章之名抬高自己的声誉。你如今救了盛孝章,就赢得了天下的人心,天下贤士都会因为你爱护贤才而投到你的门下。”就像郭隗说的那个古代“喜爱骏马的国君用五百黄金买了死马的骨头,目的不是让死马在路上跑,而是借它宣扬爱马的好名声,借以招来更多的好马。”大家都知道“你现在极力挽救即将要倾覆的汉家江山,国家正当用人之际,当务之急是得到贤才良将的辅佐。救盛孝章正好表明你真心爱才立志求贤的决心,那么全国的人才会闻风而动纷纷聚结到你的身边。因为人们喜好珠玉,所以宝珠即使生在江河中,美玉即使产在深山里,宝珠不长脚美玉不安腿,可它们却能聚结到人的身边。如果你真的爱惜人才,何患长着腿脚的人不跑来找你呢!”作者这里反复提醒对方,救盛孝章的政治影响非同小可,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政治使命与朝廷的命运,这里立意很高,卓越而又有远见。话说到这里不能光喊口号,要有事实作为依据,才能进一步的以理服人。“燕昭王为了表示对郭隗的尊重,不但厚遇而且尊他为师,并筑了黄金台。虽说郭隗才不绝顶,但是凭借他的影响力,亮出了燕昭王的爱贤之心。才使得乐毅从魏国来到燕国,剧辛从赵国来到燕国,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作者说到这里,没有继续叙说从此燕昭王雪耻报恨取得了转折性重大胜利,创造了燕国的辉煌时代,也没有叙述上述贤才对燕国的重大贡献,这些历史典故曹操自然知道,再多说便有居高狂妄之嫌,这里也是点到为止。接着来了个陈述性的反诘:“假如郭隗处于倒挂的危难之中,燕昭王不解救,假如郭隗淹死在河里燕昭王不打捞,天下的名士就会高翔远走离燕国而去,没有人会掉头踏上去燕国的路。”这里的反诘句,是个假设句,不是史实,也不是实指。作者意思是说要想取得天下名士的信任,必须要有爱贤的实际行动,否则将会失掉人心。言外之意:不救盛孝章,就会失去天下贤才的信任,那么当此国家政治动荡时期,国内各派政治力量都在争夺人才,不招贤纳士,其政治地位就得不到巩固。这对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曹操来说,当然是一个重大失策了。但是此话不可直说,直说便有冒犯亵渎之嫌,所以还是点到为止。

这篇文章从交友之道入手,以得贤之重阐述,从情感上一副豪爽热肠动人心魄,从理论上一套治国策论奇崛卓越,安邦救友一举两得,攻心之术依情合理。

其艺术表现特征:立意高远有如高屋建瓴而又点水不露,用典自如而舒卷捭阖。类比排偶,左右援引,大气磅礴;反复赞叹歌颂历史上重用贤才、招纳良俊的佳话,顺理成章的点出营救盛孝章不但是招一个贤才,而是赢得天下之心的主题。说理透彻,言辞有度,醒人耳目,实为千古妙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