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曲》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恋人曲》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4 彩色片 150分钟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安德烈·米哈尔科夫-康察洛夫斯基 编剧:叶甫根尼·格里果利耶夫 摄影:列万·帕塔什维里 主要演员:叶甫根尼·肯吉诺夫(饰谢尔盖) 叶琳娜·柯列涅娃(饰塔吉雅娜) 因科涅奇·斯莫克图诺夫斯基(饰特卢巴奇) 伊利娜·库普钦柯(饰柳达)

本片获1974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

【剧情简介】

莫斯科青年谢尔盖·尼基金是电车驾驶员。他年青英俊结实健壮。一双明亮的眼睛总含着笑意。这笑意出自对世界、对生活的爱,出自对心爱的姑娘的真挚的感情。

谢尔盖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爱情的欢愉。白天他驾驶着心爱的电车沿着宽阔的大街奔跑,下午谢尔盖和塔吉雅娜相会在微风轻拂的树丛下。傍晚,他们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难舍难分,爱情使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幸福。四周对于他们来说似乎都不复存在,只有他心目中的她和她心目中的他。

谢尔盖接到了入伍服役的通知。为祖国和人民履行义务的时刻到了。他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豪爽地告别了亲人和朋友,唯有与塔吉雅娜分手却那么困难。

“……我的好姑娘,我不向你告别,我答应你,我要回来的。”

塔吉雅娜犹豫地放开了谢尔盖的手,又立刻向他扑去:

“别忘了自己的话,亲爱的,永远做我的爱人!别了,别了,我亲爱的!”

“再会!”小伙子又重复了一遍:“我说‘再会’!”

“别了!”不知为什么,姑娘再三重复这个不祥的字眼。

谢尔盖·尼基金在东方海军陆战队开始了军人生活。他勇敢地练习擒拿格斗、冲锋射击,可心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心爱的姑娘呢喃着绵绵情话。

在莫斯科,塔吉雅娜眺望着东方,那是爱人服役的地方。

两颗相思的心,穿透时空的隔阂交织在一起,相互倾诉着爱慕之情。

太平洋上起了风暴。水兵们面临着惊涛骇浪的考验。狂暴的海浪打断了满载着军火的驳船的一条钢缆。驳船像一匹失去羁绊的野马,一下下地撞击着舰艇。军火随时都可能爆炸。谢尔盖一个箭步跃上驳船。闪光中只见银斧上下飞舞,缆绳终于被砍断了,驳船与舰艇分开了,飞快地漂向外海方向。舰艇得救了,战友得救了,可是驳船和谢尔盖以及另一名战士却不知去向。人们在大海上搜寻了几天几夜,终于相信他们已经牺牲。

讣告随着特卢巴奇悲怆的小号声送到了母亲手中。这位为祖国献出两个亲人的普通妇女默默地擦去泪水。她深信:为国捐躯,虽死犹生。

塔吉雅娜也得到了噩耗。姑娘承受不了这无比悲痛的打击。她憔悴了,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她幼时的同伴伊果尔默默地关心着痛苦中的塔吉雅娜。多年来,他默默地爱着塔吉雅娜。终于有一天,他向她披露了心迹。

伊果尔的爱情感动了塔吉雅娜。如果以前有过谢尔盖,那么如今只剩下伊果尔了。他俩的婚礼在春天举行,塔尼雅找到了新的幸福,生活又充满了甜蜜。

然而谢尔盖和他的战友并没有死。他们挣扎在冰天雪地里。饥寒逼迫着他们,然而,为了亲人,为了职责,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一冬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两名濒临死亡的战士。谢尔盖经历了6个月生命与死神的搏斗,终于恢复了健康。为了表彰他的英雄业绩,海军上将亲自把勋章挂在他胸前。

飞机把谢尔盖送回莫斯科。到家了!这难道是做梦?母亲和弟弟们使劲把他往屋里拉!多么欢乐,多么幸福!谢尔盖拿起一束花就去找曾经许诺等待他的姑娘。

谢尔盖按响了姑娘家的门铃。她亭亭玉立地站在那里。谢尔盖拥抱她,吻她,把花献给她。

站在塔吉雅娜面前的是活生生的谢尔盖。他还像从前一样活泼,健壮,他还是她记忆中的恋人,只是额上的伤疤和胸前的勋章表明了他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姑娘惊呆了。她百感交集,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流淌。她凝视着他,目光中充满了悲愁。她避开了谢尔盖的吻和拥抱,这使谢尔盖感到茫然。然而,当他听见回到家的伊果尔称塔吉雅娜为“亲爱的”时,他什么都明白了。

谢尔盖的精神支柱断裂了,爱情的火焰熄灭了。这世界对于他已经失去了光彩,他似乎又回到了死一般的黑暗中。

谢尔盖的心在流血,他在痛苦中挣扎。他想和伊果尔较量一番,想要“找回被伊果尔偷去的东西”。伊果尔冷静友好地劝他:“……难道这样的女人是可以偷来的吗?……你不是侮辱了我,你侮辱了她……”

这时,塔吉雅娜走近了,她流着泪,抱住谢尔盖的双肩,恳求他:“别这样了,为了一切,为了太阳和白云,为了那个曾为你哭泣,等待过你的另一个女人,你醒醒吧……”

谢尔盖又一次凝视姑娘的眼睛:美丽的眼睛依然诚实深情,如今却包含着许多忧伤。他终于明白:一切都已过去,这姑娘再也不可能成为他的未来和希望。谢尔盖惨然地微笑着与伊果尔握手言和。

几年过去了,经受过心灵痛苦的谢尔盖变得更成熟了。他把过去的感情深埋在心底,努力工作着。

一天,在商店柜台边选择唱片时,对一首歌的共同爱好使他结识了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柳达。新的交往开始了。终于在一天晚上,谢尔盖鼓起勇气对柳达说了那句最神圣的话:“我爱你。”

谢尔盖和柳达举行了婚礼。谢尔盖找到了新的幸福。可是小弟弟不理解哥哥的感情,他问哥哥:“你幸福吗?……我真不明白,你爱过另一个……”

柳达走过来。妻子懂得自己的丈夫。她对弟弟说:“你知道他爱过,他从冰天雪地里回来……你还不知道,活着比死更勇敢!”

“活着比死更勇敢。”弟弟明白了生活的意义。谢尔盖、柳达和小弟弟拥抱在一起,含着泪相互微笑。

在庆贺新居的宴会上,朋友们频频举杯,祝福谢尔盖,大家都为谢尔盖感到骄傲,因为他不害怕生活,勇敢地正视生活。

夜深了,客人都走了。谢尔盖和柳达紧紧地偎依在一起。四周静悄悄的。谢尔盖睁着眼睛躺在床上。他凝视着挂在墙上的那张在军舰上他与战友们的合影。他似乎看见了海洋、军舰、旗帜和水兵的队列。他知道,他们不是单独的,和成年人在一起的是他们的孩子们。军舰缓缓地驶向遥远的航程,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无穷无尽的航程。

【鉴赏】

《恋人曲》于1975年在苏联公映后,曾引起热烈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当时的苏联影评认为,该片表现了当代苏联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追求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两代人的深刻的内在联系,表现了青年人对“崇高的道德理想的追求”。

《恋人曲》被认为是苏联70年代“诗电影”的代表作。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米哈尔科夫-康察洛夫斯基避免使用叙事性和严谨的纪实手段,强调影片的导演形象,尽力探索隐喻性。这种导演风格,使影片的感染力和情节的紧张性,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视觉形象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有些场面,影片的悲壮风格和人物的心理特写结合得也很成功。米哈尔科夫-康察洛夫斯基在尝试运用多样化的银幕表现手段的同时,也遵循了苏联电影二三十年代的传统经验。《恋人曲》的前半部大部分按照“诗电影”的风格拍摄,主人公结婚后的家庭生活部分则是按照“散文电影”的风格拍摄的。影片的创作者们还有意把影片的前半部拍成彩色片,后半部拍成黑白片,以表现在一部作品中“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共生”。贯串整部影片的号手特卢巴奇是一个隐喻形象,是“善良和理想”的象征。影片的对白充满诗意,更显示其“诗电影”的特色。

所谓“诗电影”源于20年代法国的一个形式主义电影流派——先锋派。该流派把电影视为表现“主观幻觉”的手段,宣称“幻梦的境界是最崇高的电影领域”,主张“主观联想的绝对自由”,热衷于探索电影隐喻,反对电影情节。爱森斯坦、杜甫仁科等苏联导演在批判先锋派唯心主义美学的基础上,吸取了关于电影隐喻和造型形式的某些经验,以“诗电影”风格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创作了一些优秀的革命影片。30年代,苏联电影强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通过联贯的情节,以演员为主体现革命者的成长过程,“散文电影”由此兴起,《夏伯阳》、“马克辛”三部曲等影片应运而生。五六十年代之交,不少青年导演和一部分老导演又对“诗电影”产生强烈兴趣。塔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便是这一时期“诗电影”的优秀代表作。70年代,苏联电影中出现了“共生倾向”,即“诗电影”与“散文电影”的“融合”。电影评论界又提出电影的“绘画风格”。有的艺术家在影片中主张运用绘画手段体现主题,把绘画艺术的美学原则和表现手段作为电影艺术风格的决定因素。70年代末,苏联电影界曾就这一风格展开了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如何对待“诗电影”和“绘画风格”。有的评论认为,《恋人曲》是“绘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是“诗电影”与“共生”倾向的杰作。

尽管当时苏联电影界领导与不少理论权威对《恋人曲》十分赞赏,但观众却多有微词,认为影片表现的是一种“变态现象”,认为《恋人曲》不合情理,“毫无诗意”,“缺乏戏剧性冲突”,批评导演“企图给庸俗平凡的情节披上哲学燕尾服”等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