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总按两次铃》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邮差总按两次铃》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46 黑白片 113分钟

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泰伊·加内特 编剧:哈利·罗斯金 尼文·布什(根据詹姆斯·坎恩同名小说改编) 摄影: 西德尼·瓦格纳 主要演员:拉娜·特纳(饰柯拉) 约翰·加菲尔(饰弗兰克) 西席·凯拉维 (饰尼克)

1981年 彩色片 123分钟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鲍勃·雷弗森 编剧:戴维·马米特(根据詹姆斯·坎恩同名小说改编) 摄影:斯文·尼克维斯特 主要演员:杰克·尼科尔森(饰弗兰克) 杰西卡·兰(饰柯拉) 约翰·科利科斯(饰尼克)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无业游民弗兰克搭顺风车来到南加州。公路边有家名为“双橡树”的快餐店,餐店老板尼克正要招请一名杂工,他建议弗兰克留下工作。弗兰克开始没有答应,但看见尼克的妻子柯拉年轻漂亮,便决定留下。

一天,大风把双橡树的招牌刮下,尼克进城去订做新招牌。柯拉本来就对比自己年龄大得多的丈夫不满意,弗兰克主动向她调情,两人一拍即合,很快便发展到难舍难分的地步。弗兰克说服柯拉跟他出走,同去芝加哥,柯拉果然提着箱子跟他出走。然而半路上柯拉忍受不了流浪的艰苦,不愿放弃舒适的生活,二人又返回双橡树。(1981年的版本是:二人走到长途汽车站,弗兰克丢下柯拉去聚赌,柯拉十分失望,独自返回双橡树,弗兰克只好悻悻地跟着回去。)

舒适的生活就意味着要忍受年老的丈夫,跟弗兰克走就不能有舒适的生活——柯拉进退两难,日子愈来愈难过。最后,她萌发了杀死尼克的念头。一晚,弗兰克把一包轴承滚珠交给柯拉,两人商量好等尼克入浴时柯拉进浴室把他击毙,从里面闩上浴室门,造成尼克自己滑倒摔死的假象,然后柯拉由窗户出来,弗兰克架梯子接应。一切准备就绪正待实行这个计划时,一个巡警路过,看见了梯子。同时小猫爬上梯子触着高压线死去,全屋断电,顿时一片漆黑。柯拉心里一慌,把尼克击伤,但没有击毙。弗兰克与柯拉急忙把尼克送往医院。

尼克很快复原。他并不知道是蓄意谋杀,还以为是自己不小心滑倒,因而很感激弗兰克救命之恩。经过这次事件,柯拉和弗兰克稍有收敛。不久,尼克接到加拿大的姐姐来信,要尼克迁去加拿大互相有个照应。尼克决定卖掉双橡树快餐店,带柯拉同往加拿大。柯拉与弗兰克面临分离,又一次动了杀机(1981年的版本是尼克脑部被击伤复原后性情大变,每晚缠着柯拉要她为他生个孩子。柯拉无法忍受,又与弗兰克密谋杀死尼克)。

一晚,三人驾车前往温士拉。半路上弗兰克用硬物击毙尼克,然后与柯拉合力把汽车推下山崖,造成尼克车祸丧生的假象。为了使假象逼真,弗兰克随车堕下山崖也受了伤。

区检察官萨克特知道尼克不久前买了保险,柯拉是受益人,他怀疑柯拉与弗兰克合谋杀害尼克。萨克特到医院盘问弗兰克,威逼他出来指控柯拉,说只有这样才能洗脱合谋杀人罪。弗兰克根本不知道尼克买保险的事,听了萨克特的话,怀疑柯拉利用自己,于是在一份证词上签了字。不出萨克特所料,柯拉知道弗兰克指控自己后大怒,立刻要如实招供——萨克特正指望用她的招供把她和弗兰克绳之于法。柯拉的律师凯兹极力劝阻柯拉,因为他与萨克特打赌,说萨克特一定无法把二人判罪。如果赢了萨克特,凯兹将身价百倍。因此当他制止不住柯拉时,便让自己的手下肯尼迪冒充警官为她录取口供,实际上把这份口供压下。萨克特没有足够证据,只能撤销控告,法庭宣布尼克死于车祸。

柯拉和弗兰克回到双橡树。柯拉对弗兰克的背叛十分恼火,不挽留他。弗兰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求留下,但二人关系已跌到冰点。柯拉把精力放在经营快餐店上。由于她已成为新闻人物,慕名来光顾者不少,餐店生意兴旺。

一天,柯拉接信,得知母亲病危,便匆匆回家乡看望母亲。她离开的一个星期里,弗兰克马上勾搭上一个餐厅女招待,与她到墨西哥游玩 (1981年的版本是他勾搭上驯狮女郎)。柯拉为母亲送终并办完丧事回到双橡树,心境已平静下来。她告诉弗兰克她怀孕了。肯尼迪拿着柯拉的供词来勒索,二人合力制服了他。可是这时柯拉发现了弗兰克在她回家乡的时候与别的女人鬼混,又一次十分失望。

弗兰克提出要与柯拉结婚。柯拉对于谋杀尼克的事耿耿于怀。她想,也许一命换一命,上帝会原谅他们的。她约弗兰克再次到他们最初定情的那个海边去游泳。游到深海处,她让弗兰克独自游回岸上,她打算死在海中。弗兰克不干,把她驮回岸上。两人和好如初。然而不久在一次外出的时候,柯拉死于车祸。(1981年的版本到此结束,但没有游泳这场戏。1946年的版本在柯拉死后还有一场很重要的戏。)

弗兰克在柯拉死后被逮捕,检察官怀疑他先杀尼克,后杀柯拉,以独吞快餐店和保险金。弗兰克被判处死刑。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杀死柯拉,但却有证据表明他和柯拉合谋杀死尼克。因为柯拉去游泳之前曾给弗兰克留下一封绝命书,警察搜查双橡树餐馆时发现了它。柯拉写道:她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替他赎罪。弗兰克最怕的是被定罪为谋杀柯拉,他怕柯拉在阴间真的以为他存心谋杀她。当他知道自己被判死刑是因为谋杀尼克,而不是因为谋杀柯拉,他露出了笑容。

向神父忏悔的时候,弗兰克说:“整件事就像是在等一封信,你在前门等,却没想到邮差送到后门。人们总是在邮差按第二次铃的时候才听得见。上帝比人更明白。冥冥中柯拉为尼克偿了命,现在我又为柯拉偿命。”他请求神父为他和柯拉祈祷,祈求上帝让他们两人永远在一起。

【鉴赏】

美国作家詹姆斯·坎恩1934年出版的毁誉参半的畅销书《邮差总按两次铃》 已四次被搬上银幕。1939年法国导演比埃·歇纳尔根据这部小说拍了《最后的转折》。那是一部优秀的心理惊险片,扮演丈夫的演员米歇尔·西蒙表演十分出色。但这部影片被美国影检部门海斯办公室禁止在美国上映。1942年,意大利名导演鲁奇诺·维斯康蒂又以这部小说为蓝本拍了《沉沦》。它的重点放在揭示人性中的弱点。它已经意大利化,仅故事与原著相同而已。由于这部影片的改编没有取得坎恩本人同意,所以直到1975年它才能在美国上映。(关于《沉沦》一片,见《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续编》)

好莱坞拍了两次《邮差总按两次铃》,但两个版本简直有天渊之别。1946年的版本强调因果报应,杀人者即便能逃过人间制裁,也难逃上天惩罚。“邮差总按两次铃”也就是说,报应迟早会来的。这个版本是黑白片,尽管导演在影片里经常采用明亮的光线,柔和的背景,女主人公的服装多用白色,快餐店也布置成一家干净明亮的餐厅,但片中压抑的气氛,悲观的调子,人物的没有出路,以及两次黑夜杀人的场面,都属于典型的黑色电影风格。这个版本是40年代好莱坞黑色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在黑色电影中占有重要位置。

当年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观众对拉娜·特纳和约翰·加菲尔大胆的情欲表现甚为吃惊。其实,改编的时候,编剧已把原著中的猥亵词句作了大量删节,而且由于影检法规《海斯法典》的约束,不仅没有床上镜头,甚至接吻镜头也没有。1981年的版本根据原著恢复了1946年版本没有的明目张胆的情欲描写,做爱场面有四处之多,而且第一次两人在厨房面桌上做爱的那场戏时间之长也属罕见。导演鲍勃·雷弗森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要重拍这个已经拍过多次的陈旧故事时说,这次根本不是重拍。他认为1946年的版本没有忠于原著。他执导的版本,总有一种猥亵龌龊的气息,衬托着人性丑恶的一面。

故事相同,人物相同,但拍摄年代不同,感觉就不一样。80年代的版本比40年代的版本冷酷无情得多。在40年代的版本里,尼克·史密斯是个温文有礼的英国人,他极力讨好自己的年轻妻子,空闲的时候他还弹吉他,和她跳舞。杀死这么个慈祥的人罪不可恕。但在80年代的版本里,尼克·帕帕达基斯是个希腊移民,肥胖,酗酒,导演又经常用特写镜头表现柯拉对他的嫌恶,使观众体会到这个有着七情六欲的女人对婚姻的不满。因此,当她忍受不了尼克纠缠要她生个孩子而再次动杀机时,观众可能产生的道德感便大大减弱了。1981年版本的道德真空最典型例子是:柯拉和弗兰克制造了汽车“失事”之后,两人互相殴打制造伤痕使“失事”显得逼真,而殴打却刺激起情欲,结果二人就在尼克的尸体旁做起爱来。

1946年的版本(起码在结尾部分)表现了两人的情欲已变成爱情,虽然为时已晚。而1981年的版本里看不出两人是真心相爱,有的只是动物般的需要。弗兰克三次背叛柯拉:第一次,柯拉鼓起勇气跟他出走,刚走到长途汽车站,看见一伙人在地上聚赌,弗兰克便丢下柯拉挤过去赌钱,把出走的事根本置于脑后了;第二次,仅仅听了萨克特一句话,弗兰克便签字指控柯拉,以前的山盟海誓顿时化为乌有;第三次,柯拉刚回老家,弗兰克就和驯狮女郎鬼混(在1946年的版本里也有弗兰克趁柯拉不在,与另一餐厅的女招待勾结,但仅仅一笔带过,不像1981年的版本对驯狮女郎有较多的描写)。因此,最后柯拉车祸丧生,弗兰克仅仅跪在地上痛哭而已。

加内特和雷弗森两位导演对影片开始的处理也完全不同。1946年的版本一开始是弗兰克的旁白。已成为死囚的弗兰克对爱情、犯罪和幻灭作凄凉的回忆。他回忆起整个事情的经过。事情是从一个招工广告开始的。失业汉弗兰克看见公路边的招工广告,便从他搭的顺风车下来。招工的是公路边的双橡树快餐店。他走进快餐店,一支白色的口红当地掉下地,滚到他的脚下。他弯下腰捡起口红,抬头一看,一个身穿白衣头戴白帽的美丽少妇亭亭玉立站在内室门边。这便是那著名的口红镜头。用不着床上戏,柯拉的诱惑已经能够感觉到了。40年代的电影总是比较浪漫的。1981年的电影就现实多了。在雷弗森的版本里,影片一开头是弗兰克跟着他搭的顺风车的车主走进公路边的双橡树快餐店。车主要了两份早点。为了省钱,弗兰克伪称要上厕所。他等车主付过钱才从厕所出来。可是这时车主已用过早点开车走了。店主尼克建议他留下工作,他不置可否,却趁尼克不备偷了几支香烟,然后鬼鬼祟祟探头厨房。蓬头垢面的柯拉正满面怒容地围着锅台转。厨房光线暗淡,整个餐厅也并不干净。几个镜头,弗兰克的猥亵、贪婪以及好色都表露无遗。1981年的版本显然比1946年的版本更富于生活气息。然而今天美国的影评人仍认为1946年的版本优于1981年的版本,原因是以善于拍摄艺术影片著称的雷弗森力图把这个美国通俗故事也拍成一部高技巧高品位的艺术片,人物的视像形象比原著显得有教养,结果他的深沉与原著的通俗格格不入,反而失去了原著低俗的激情。

两个版本的男女主角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名演员。1946年版本里的拉娜·特纳是好莱坞明星制度下的红星,擅长在剧情片中扮演性感、有犯罪倾向、具很大诱惑性的女人,虽然她的重要作品《邮差总按两次铃》并不属于剧情片。《邮差总按两次铃》被归纳到惊险片的范畴,与40年代希区柯克的几部影片分享惊险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在这部影片里,柯拉总是一身白色打扮,似乎要把她的淫荡和工于心计隐藏在纯洁的白色下。她的黑寡妇式的骗局坑害了偶然路过的流浪汉弗兰克。他在她的诱惑下丧失了一个男人的意志,困在加州公路边的荒凉地方动弹不得,最终落入色欲、背叛和杀人的罪恶深渊。弗兰克的扮演者约翰·加菲尔一向以饰演反英雄人物著称,是银幕上有名的硬汉。银幕下他是好莱坞少数具有进步思想的演员之一,50年代曾受非美活动委员会迫害。

比起1946年的版本,1981年的版本在表演上更胜一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柯拉的扮演者杰西卡·兰,她的表演支撑着整出戏。如同40年代的《邮差总按两次铃》是拉娜·特纳的重要作品一样,80年代的《邮差总按两次铃》也是杰西卡·兰的重要作品,是她演艺生涯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她拍过《金刚》和《所有那些爵士乐》,都成绩平平。雷弗森选中她扮演柯拉,是看中她的朴实和天生的非矫揉造作的性感。雷弗森第一次约见她的时候,她的坐姿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一般女演员的坐姿往往是一腿架在另一腿上,这样可以显得性感些。但杰西卡·兰坐着的时候只是随便地两脚着地,并没有因为柯拉是个性感的人物而刻意去显示自己的性感。因为她的性感是天生的,根本不用刻意去装。她的这一特性使她与角色合二为一。银幕上柯拉不止一次撩起裙子双脚叉开坐下(这个形象被用在海报上)。一头短短的金色卷发,一件扎腰带的日本睡袍,一个猥亵的微笑,便同时表现出纯真和性感。当柯拉走近浴室准备谋杀丈夫时,她紧紧握住一袋轴承滚珠的右手轻轻拍打戴着手镯的左手,这时,连手的动作也反映出她的焦虑不安和愤懑。自从演了《邮差总按两次铃》之后,杰西卡·兰的表演技巧日臻成熟,后来她的主要作品《杜丝先生》和《弗朗西丝》均获好评。至于扮演弗兰克的杰克·尼科尔森在本片中仍没有脱离他的表演老套——重复了他在《幽光》中的狡黠恶毒的表情,因而令观众怀疑他才是暗杀的主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