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峰上的人们》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1 彩色片 132分钟
埃及米斯尔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导:阿里·巴德尔罕 摄影:艾哈迈德·萨拉维 主要演员:努尔·谢里夫 (饰艾哈迈德) 苏阿德·胡斯妮(饰拉娅)
本片获1982年埃及电影评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主角演员奖
【剧情简介】
高中毕业生艾哈迈德,长期失业流浪。为生活所迫,走上偷盗之路。一次在一家大商场行盗外国游客时被当场抓住,送交法庭审判,锒铛入狱。
三年之后,艾哈迈德刑满释放回家,仍然处于失业的困境,但他决心改邪归正。一次,他在一家大商场发现一个钱包,内装5000埃镑的现钞和一本空头支票。失主是一家国营进出口公司的老板,结果他把这个钱包原封交还给失主。
失主为了感谢艾哈迈德拾金不昧的行为,决定让他在自己的公司里做一名职员,不久便得到这位老板的信任,放手让他去干进出口业务。
当时埃及医药市场奇缺麻醉剂,而且海关对进口这种药品限制很严。艾哈迈德的老板已从意大利一家出口商行订购了一大批麻醉剂。为了能将这批货弄到手,老板安排艾哈迈德去打通埃及海关这个关节。
艾哈迈德通过一位朋友介绍,结识了海关的一位高级官员,并用重金买通了他,结果使这批走私货物进入埃及市场。公司老板因此发了一大笔横财,艾哈迈德也得到了丰厚的实惠。
艾哈迈德在老板的帮助下,自己开了一家药店,经销这些走私进来的短缺商品,又从中赚了一大笔钱。此时他交上了一个女朋友拉娅。拉娅是一个活泼、善良而又正直的姑娘,她钦佩艾哈迈德经商的才能,但对他为人处世的虚伪和狡狤感到不满。后来,当她发现艾哈迈德有走私活动嫌疑时,便渐渐疏远了他,并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她的身为经济警官的哥哥哈桑。
哈桑早就认识艾哈迈德这个“小扒手”,但不知道他的老板——一个国营公司的总经理竟是一个大走私犯。哈桑怀着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主动接近他妹妹的男朋友艾哈迈德,了解到他和老板所干的走私活动的蛛丝马迹,并及时将这些情况报告了自己的上级。
哈桑的上司安排他利用同艾哈迈德的关系,打入海关内部。通过他一番努力,终于掌握了那个海关官员正在同艾哈迈德及其老板进行新的走私活动的一些线索。
当这帮国家的蛀虫发了一笔新的走私横财,在一家高级饭店里大肆挥霍时,被哈桑带领的警察当场抓捕归案。
艾哈迈德再次入监。他的朋友拉娅毅然同他断绝了关系,使他落得个身败名裂,鸡飞蛋打的可悲下场。艾哈迈德和他的老板及其走私同伙终于从发国家“开放财”的“顶峰”上摔下来,受到国法的惩处。
【鉴赏】
《顶峰上的人们》取材于埃及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一部短篇小说,由导演阿里·巴德尔罕改编成电影。故事描述一个当过小偷的青年与一位国营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合伙进行走私活动,将一位海关职员拉下水,发了走私横财。当处于登峰造极之时,这些人的犯罪活动被揭露,受到国家法律的惩处。
进入80年代后,埃及对西方世界实行全方位开放。随之,埃及国内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团伙走私,经济犯罪,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大发“开放财”,盗窃和走私国家文物,娼妓滋生,社会流氓为非作歹等社会问题日渐突出。但埃及政府对于这些问题处理和解决得不得力,社会舆论反映强烈。
埃及新一代电影工作者以忧国忧民之心,将他们的摄影机瞄准这些社会问题,拍出了一些现实性很强的电影作品。青年导演阿里·巴德尔罕的《顶峰上的人们》,就是其中一部出色的代表作。
《顶峰上的人们》一片所以出名,其原因之一是它取材于埃及最负盛名的大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一部应时的现实题材的小说。马哈福兹是埃及现代文学史上一流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也是埃及最著名的电影文学作家。他发表过40多部脍炙人口的小说作品,以及10多部电影小说或电影剧本。并因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80年发表的这部同名短篇小说,针砭时弊、现实意义很强,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导演阿里·巴德尔罕及时抓住了这位大作家的这部应时之作,对其进行了成功的改编,影片突出了走私与反走私的斗争,并对国家的开放政策中存在的弊病和公职人员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行为进行了批判。这样,当这部影片拍成后送交国家电影部门审查时受到了批评,迫使导演不得不对其中的一些内容作低调处理。但即使这样,它仍不失为一部出色的现实主义电影作品。
影片的纪实性较强。它对全面开放后的埃及城市的社会面貌作了真实、生动的描写。新的一座座现代化大饭店,拔地而起。具有各种肤色、不同打扮的商贾和游客,出入各大饭店,参观大金字塔。街面上,摆满了大小摊位,叫卖着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入夜之后,各大饭店灯火辉煌,大门外或沙龙里,站着和坐着一帮一帮打扮妖艳的少女,她们穿着黑色的超短裙和袒露出白皙乳沟的T恤衫,对出入的客人频送秋波,或者死缠着客人不放。在这种混沌的氛围中,影片的男主角艾哈迈德跟着他的老板活跃在电影画面之中,使影片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影片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不论是反面角色艾哈迈德和他的老板,还是正面角色哈桑和拉娅,都作了精心的艺术刻画。艾哈迈德的虚荣和对老板的百般献媚的奴才相; 老板的贪欲无度和诡计多端的奸商嘴脸; 警官哈桑的一身正气;以及拉娅的纯洁活泼和善良形象,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令观众爱憎分明。
导演运用生动丰富的现代电影语言,对影片中主要人物犯罪时的心理活动作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描写。主犯作为国家干部、国营公司的总经理,他知法犯法,十分心虚和恐惧,但金钱的魔力唆使和推动他去冒犯国法。他的心情十分矛盾,内心曾有复杂的独白。他的助手和犯罪同伙艾哈迈德,自幼偷盗,出狱后,在失业的困惑中,得到公司老板的收容和信任,因而对他感恩戴德,惟命是从。这时的艾哈迈德已经蔑视小偷小摸的做法,他已变得野心勃勃,一心发大财,以满足个人膨胀的私欲:买房子、开商店、交朋友、嫖女人。影片对老板犯罪时的矛盾心理和艾哈迈德“发财”时的得意忘形,均作出真实、生动的刻画和描绘。
70年代埃及的两位电影红星努尔·谢里夫和苏阿德·胡斯妮,以其出色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具有不同性格和气质的开放时代青年人的典型艺术形象,从而摘取了翌年埃及电影评奖最佳男女演员的桂冠。
这部影片的编导阿里·巴德尔罕是埃及老一代著名电影导演艾哈迈德·巴德尔罕的儿子,也是70年代以来埃及电影界“青年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60年代末,这位小巴德尔罕从开罗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他继承了其父的艺术事业进行电影创作。老巴德尔罕电影作品的特点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而小巴德尔罕在使影片更加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道路上,比他的父亲更前进了一步。这一点,也正是埃及“青年电影运动”的一个主导方向。
阿里·巴德尔罕于1973年拍出了反映埃及老一代人爱情和婚姻传统的长故事片《往日的爱情》。该片受他父亲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具有抒情浪漫主义的特色。到了70年代后半期,受“青年电影运动”思潮的推动,他的电影视角瞄准了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先后拍出了著名的政治片《咖啡馆》和社会片《夏菲葛和穆泰瓦利》,并让他的新婚的妻子、电影红星胡斯妮在这两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这一次胡斯妮在这部现实性更强的影片中扮演了女主角。加上另一位电影红星努尔·谢里夫的加盟领衔主演,大大提高了这部影片的“明星效应”。
《顶峰上的人们》于1981年拍成后,在开罗连续公映了三个多月,受到各层次观众的热烈欢迎,被埃及新闻界评为“80年代埃及银幕上的最佳报告文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