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和一个摇篮》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5 彩色片 103分钟
法国弗拉什影片公司/索普洛影片公司/电视一台制片部联合摄制
编导:柯琳娜·塞罗 摄影:让-伊夫·埃斯科菲耶 主要演员:米歇尔·布日纳(饰米歇尔) 安德烈·迪索利埃(饰雅克) 罗兰·吉罗(饰皮埃尔) 菲利宾娜·勒鲁瓦-博里约(饰希尔维娅)
本片获1986年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奖
【剧情简介】
皮埃尔、米歇尔和雅克这三个单身汉是休戚与共的好朋友,他们合住一套宽敞、整洁的公寓。皮埃尔是建筑师,米歇尔是绘制动画片的画家,雅克是国际航班的机上服务员,他们的工作称心如意,事业一帆风顺。他们生性达观,喜爱奢华,喜爱交友,这个三口之“家”中时常高朋满座。他们也喜爱女人,免不了去沾花惹草。但他们更愿意保持自由之身,对婚姻之神敬而远之。任何人都休想进入他们的生活,就连他们中意的女人也只能在这套公寓里住上一夜而已。迄今为止,他们一直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地享受着人生的欢乐。
一天,雅克要去日本执行三周勤务。在他临行前夕,公寓里又是宾客盈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雅克的同事、即将远航非洲的保罗,将他拉到无人之处,近乎央求地说,星期日将有人把一个贵重的小包送到这里,请雅克转托皮埃尔和米歇尔代为保管几天,星期四就会有人来取走。正忙于和一位迷人女郎调情的雅克无暇多问,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一夜风流,雅克早已将此事抛到九霄云外。直至次日登机之时,他才猛然记起,便匆匆给皮埃尔打去电话。好友相托,皮埃尔自当慨然允诺。可当星期日清晨皮埃尔与米歇尔一觉醒来,看到放在他们寓所门口、写着雅克名字的“小包”时,不禁目瞪口呆了。这哪里是什么“小包”,分明是一只小小的摇篮,里面甜甜地睡着一个可爱的婴儿!从摇篮里孩子的母亲希尔维娅写给雅克的一封短信中,两个朋友才得知,这个小宝宝名叫玛丽,是雅克的私生女。因希尔维娅要赴美半年,只好将她托付给父亲。真没有想到竟会是这样一个“小包”,他们又是生气又是着急。可雅克此刻已在数千里之外,无奈,他们只得在星期四之前负起照料小玛丽的职责。
然而,对两个全然不知如何哺育婴儿的笨拙的男子汉来说,这第一天就如此难熬。给玛丽喂奶、换尿布、哄她入睡成了他们平生遇到的最大难题,令他们手足无措、狼狈不堪,以致米歇尔心烦意乱之中把看门人送来的又一个小包,一个名符其实的小包,随手丢到了一旁。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可真是度日如年。整洁的房间变得凌乱不堪,奶瓶与尿布使他们疲于奔命,玛丽专横的哭声扰得他们彻夜不眠。非但工作无法顾及,女友也无暇去会,他们足不出门,成了一天24小时臣伏于玛丽面前的奴仆,苦不堪言。
望眼欲穿的星期四终于到了。皮埃尔和米歇尔一早便将玛丽的一切打点停当,正襟危坐,等待取“包”人到来。房门开处,进来两个颇有几分流气的年轻人。面对劈头盖脸指责他们开了一个如此荒唐玩笑的主人和交到他们手中的摇篮与婴儿,他们似乎大惑不解,竟不肯接受。只是当皮埃尔提到已在摇篮中为玛丽准备下奶粉时,他们才突然改变了态度。看着两个始终不肯留下地址、行为怪异的青年带着摇篮和玛丽离去,皮埃尔心中隐隐感到一阵不安。他返身回房,无意中瞥见被米歇尔信手丢弃的小包,继而发现包里的粉末乃是毒品,不禁大为恐慌。错了,全错了,险些闯下大祸!这才是雅克电话里所说的“小包”!他疾如流星般地追了出去……
街头上以毒品换回婴儿的交易刚刚开始,便因不远处走来一名警察而中断。皮埃尔乘机抢回玛丽,两个年轻人仓惶逃遁,这一幕引起了警察的注意。警察“押送”皮埃尔回到公寓,怀疑他和米歇尔卷入了非法勾当。此刻,毒品还在皮埃尔身上,若被警察查出,他俩难免牢狱之苦。真可谓平地陡起风波。所幸刚刚获悉内情的米歇尔急中生智,将用塑料袋包装的毒品塞进了玛丽的尿布,才未露出马脚。成群的警察又蜂拥而至,严厉的盘问、过细的搜查令两个朋友提心吊胆,而尿布里裹着毒品的玛丽却是那般安详……
从此,除了继续以抛弃个人的工作与生活为代价照护玛丽之外,两个朋友又陷于另一种更大的困境。警察不懈的监视表明他们穷追不舍的决心,货未到手的毒品贩子们更不会善罢干休。一天,趁玛丽熟睡外出办事的皮埃尔和米歇尔归来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派劫后余生的景象,厕所里传来被“囚禁”于此的玛丽凄惨的哭声。毒品贩子们下手了,他们扬言要劫走玛丽。皮埃尔和米歇尔顿时心如刀绞。须知,在与玛丽相处的日日夜夜里,他们不仅成了哺育婴儿的行家里手,而且对这个天使般的孩子产生了深深的爱恋之情。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他们要将毒品尽快物归原主。足智多谋的米歇尔又生一计,在公园中巧妙地利用垃圾桶将毒品转给了尾随他而至的毒品贩子。待监视他的警察醒悟过来, 已是人赃两空。
大难消弭、心力交瘁的皮埃尔和米歇尔更加钟爱玛丽。雅克终于归来了。他满面春风,对这里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不料进得门来,便遭到两个朋友的迎头痛斥。待他明白了个中原委后,不禁百感交集,既因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儿而欣喜,又为好友的情谊所感动,同时,也对保罗不负责任的行为大为不满。
为了工作,雅克想把玛丽送到远在外省的祖母身边,而祖母一心去国外旅游,无暇顾及孙女。他为玛丽请来的保姆,又被不愿将掌上明珠交与外人之手的皮埃尔气走。那么,还是三个朋友鼎力合作,充当玛丽的监护人吧。于是,玛丽就有了三个父亲,三个尽心竭力、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她的父亲。雅克放弃了他迷恋的空中旅行,留在地面,与皮埃尔、米歇尔轮班看护玛丽。玛丽的一举一动、一笑一哭都牵动着这三个男子汉的心。为了玛丽,他们不惜将女友冷落一旁;为了玛丽,他们可以将满座宾客弃之不顾。玛丽攫取了他们的灵魂,几乎成了他们生活中唯一的欢乐。只不过,出于男子汉的自尊,他们羞于向旁人承认洋溢于他们心间的对玛丽的脉脉柔情罢了。
可惜好景不长,希尔维娅从美归来,突然出现在他们门前。玛丽要回到母亲身边了,三个朋友一面忙不迭地为她打点行囊,对希尔维娅千叮咛万嘱咐,一面大声地“庆幸”自己又重新获得了自由。玛丽走了,房间里一片沉静。他们虽强做笑颜,却无法抑制一种浓郁的失落感,耐不住心头的那份寂寞与凄清。米歇尔做画时笔端涌出的却是玛丽的面庞;皮埃尔抱住玛丽留下的玩具不禁痛哭失声;雅克借酒浇愁,哀叹着男人无法怀孕生产的不幸……
对希尔维娅来说,则是另一番景象。母女重逢的欢乐如今已被工作、孩子两难周全的烦恼所代替,日夜操劳使得她疲惫不堪,心情沮丧,日见憔悴。处于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她自然而然地又想起了孩子的父亲和他的两位朋友。
就这样,玛丽如依人的小鸟,又回到三位父亲身旁。这巨大的喜悦,这无可比拟的幸福,使三个男子汉再也无法装出一副矜持的面孔。他们第一次公开地、毫无顾忌地表现出了他们的父爱,他们对开始蹒跚学步的玛丽的满腔温情……
【鉴赏】
《三个男人和一个摇篮》是近年来在艺术与商业上均获得成功的法国影片之一。它不仅颇为专业人士所赏识,在1986年法国电影恺撒奖评选中一举夺魁,而且受到观众普遍欢迎,打破了上座率的纪录。非但如此,大洋彼岸的好莱坞还在不久之后推出了该片的重拍片。这部影片之所以能有这般成就,应归功于导演所选取的题材和所采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柯琳娜·塞罗执导的影片多以描写人际关系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且视角独特见长。同时,她不拘泥于一种风格,而是不断以变化求发展。她的处女作《她们想要什么?》高度真实地展示了不同身份、年龄、职业的妇女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宣扬了女权主义。她的第二部影片《为什么不!》则反其道而行之,与现实主义分道扬镳,通过并无血缘、法律关系的二男一女组成的和谐而非传统式的家庭,完全以乌托邦的方式去幻想新的生活、爱情和工作。
《三个男人和一个摇篮》是她的第四部影片。此片成功地将上述两种倾向结合起来,既有对人们新型关系和新的职责的向往,又有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演变的现实主义描绘。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所设计的是一个由三个单身男人组成的非传统式的家庭,他们与女人保持着有别于传统观念的关系。血缘与法律亦非联系他们的纽带,他们是因意气相投而聚合成了一个超越普通家庭的共同体。这既在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寻,又不同于寻常随处可见的现实。导演借此表现了在当代社会中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的新的变化及人们对“家庭”这一概念的新的理解,也表达了她对这种新型关系的憧憬。
非但如此,她又将这一理想境界予以扩展,把一个乳臭小儿引入这个家庭。而且匠心独运,着意安排三个男人来共同哺育玛丽,并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描写他们从最初接触玛丽时大为恼火、于日夜照护之中生出爱恋,到玛丽受到威胁时惊恐不安、被她母亲接走后寂寞悲凉,再到重获玛丽时,乐不可支这一感情变化的全过程。作者旨在塑造一种新型男人——新型父亲——的形象,表明母性乃是具普遍性的人类之情,与性别无关。在影片中,迫于形势,三个男人与一个婴儿有了那种传统上母亲与婴儿之间所具有的联系,这带来了他们心理、感情与行为上的衍化。他们一开始对承担母亲的角色并非那么心甘情愿,那么坦然,他们也曾因对玛丽的爱恋而感到羞愧。为了保持、忠于他们沿袭下来的男子汉形象,他们一度仅仅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去表露他们的柔情。只是在与玛丽分手之后,在意识到他们的失落感和空虚之后,他们才接受了母亲的身份,终于成了真正的“母亲”。
有趣的是, 导演把这首对母性的赞歌献给了男人。与男人们相反,影片中的所有女性都毫无例外地在孩子面前逃遁。似乎是出于在希望独自承担一切之后所产生的厌倦,希尔维娅两度把玛丽丢给了她的父亲;祖母在照看孙女和去加勒比海旅游之间选择了后者;请来的保姆一怒之下忘记了职业赋予她的责任,摔门而去;就连三个男人多情的女友们,一听到玛丽的哭声也都悻悻然溜之大吉。这与导演的处女作中的女权主义倾向可谓大相径庭。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本片并未刻意追求高深的技巧,而是采用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喜剧样式。影片浓郁的喜剧性来自两方面,其一是导演凭借主人公对已知要送来的小包(毒品)和突然自天而降的“小包”(婴儿)的误会所做的文章。开场伊始, 导演便明白昭示,将送来一个小包。观众与三位主人公均不疑有他。然而就从这“不疑”中生出了变故,小包变成了婴儿,一个包变成了两个包。于是, 引发出此后的 系列时而轻松、时而紧张,但始终不失幽默的戏剧性冲突。凡看过此片的人,谁能忘记皮埃尔和米歇尔乍见婴儿时那副莫名惊诧的神态,米歇尔怀抱裹着夹有毒品的尿布的玛丽大摇大摆于警察面前的景象,以及监视米歇尔的警察发现毒品已易手后懊丧不已、大翻公园垃圾桶的窘状?
其二,令人捧腹之处更源自三个男人在育儿方面从无知到有知的转换。一开始,他们对如何育婴全然无知,他们不曾料到这一领域是这般复杂与深奥。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他们平生第一次变得如此笨拙与幼稚, 自然,便惹出了不少笑话。任何一位观众在看到皮埃尔与米歇尔轮番去药房如饥似渴地请教喂奶及换尿布的基本知识这场戏时,都会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同样,他们那种用以求取全新知识的一本正经的方式,使他们得窥堂奥,从一无所知一跃成为最精确严格、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之后摆出的那副育儿“专家”的面孔,无不蕴含着强烈的喜剧色彩。最为难得的是,导演的主旨在于写情,揭示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而在此过程中,影片的喜剧效果就从情节的自然发展中生发出来,成为人物行为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绝不令人有牵强、生硬之感。这一手法确有其高明之处。
最后,应当指出,这部影片被视为作者电影与商业电影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在法国,作者电影与商业电影曾经是壁垒分明。前者被视为上乘佳作的同义语,后者则被看成劣质影片的代名词。这种分离与对立给电影艺术造成很大损害,成为必须扫除的障碍。柯琳娜·塞罗的这部《三个男人和一个摇篮》强有力地证明了这种分离不切实际,也表明了一部影片可以既是具有个人色彩的优质影片,同时也是大众化的通俗影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