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山》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魔山》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1 彩色片 153分钟

联邦德国弗兰茨·赛茨影片公司/依杜那影片公司/西德电视二台/法国高蒙影片公司/意大利欧佩拉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编导:汉斯·w·盖森多尔弗(根据托马斯·曼的同名小说改编)摄影:米歇尔·巴尔豪斯 主要演员:克里斯托弗·艾希霍恩(饰汉斯·卡斯托普) 玛丽-弗朗斯·皮西耶(饰克拉芙迪亚·邵莎特)洛德·史泰葛(饰梅因海尔·匹普柯恩) 弗拉维奥·布西(饰鲁德维柯·塞特姆布里尼) 汉斯-克里斯托弗·布莱西(饰枢密顾问贝伦斯)亚力山大·拉德斯佐恩(饰约阿希姆·齐姆森)

本片获1982年联邦德国最佳电影制作奖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战之前的欧洲。

23岁的贵族青年汉斯·卡斯托普刚刚结束了大学毕业考试,便从家乡汉堡动身,来到瑞士的达渥斯高山疗养院,看望因肺病在那里疗治的表哥约阿希姆·齐姆森。

约阿希姆在达渥斯车站迎接表弟的到来。汉斯看到表哥的身体大有好转,十分高兴。可是,约阿希姆告诉他,他的肺病还没有好,要恢复健康,起码还要半年时间才成。汉斯听后,吃惊地说:“还要半年时间?!你疯了,齐姆森!你在这个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疗养院里已经住了这么长的日子,哪儿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在这儿消磨呢!”

疗养院位于空气清新的高山上,里面住着来自世界各国有产阶级的男女疗客——富商大贾、贵夫人、有钱人家的小姐和其它特权阶层的人士。他们有的面色苍白,毫无血色;有的脸容憔悴,忧心忡忡;有的精神颓废,举止异常……他们在这个远离尘世、宁静的“世外桃园”里,或者怀着生的希望而生存,或者绝望地死去。

第二天早餐时,约阿希姆把汉斯介绍给疗养院的病友。其中,有无病呻吟的施特尔夫人,沉默寡言的布卢门科尔博士,瘦削、苍黄的年轻姑娘埃蕾,一直爱慕约阿希姆的俄国姑娘玛露霞,来自意大利的自由派文人塞特姆布里尼先生,与疗养院主任——枢密顾问贝伦斯和他的助手克罗柯夫斯基博士等。枢密顾问贝伦斯先生欢迎汉斯的到来。他查看了一下汉斯的眼皮,说他患有轻度的贫血症,建议他加入疗养的行列。此外,汉斯还见到了一位来自俄国的名叫邵莎特的年轻夫人,她的美貌和走路的别具一格吸引了汉斯。

开始时,汉斯对疗养院每天始终如一、循环往复的生活感到无聊,而且他也不大适应山上的大气条件。但是,疗养院奇特的环境,闲散舒适的生活,丰盛美味的一日三餐,节日庆祝的欢快气氛,“上等人”之间特有的生活默契,邵莎特夫人迷人的微笑……这一切都像有一种无形的魔力,把他给牢牢地吸引住了,使他“乐不思蜀”,不愿再下山去开始他的造船工程师的生涯。这样,汉斯原打算在山上仅住三个星期的计划, 一晃便逾期了。恰巧,贝伦斯医生在为汉斯检查身体时,发现他的肺部有一小块阴影,于是,汉斯便以此为理由,“合法地”加入了疗客的行列,在山上住了下来。

汉斯爱上了漂亮的邵莎特夫人。在一次狂欢节庆祝晚会后,他终于有了机会,向她倾诉了他对她的爱情。高傲的邵莎特夫人被汉斯的真情所感动,与他共同度过了难忘的狂欢节之夜。邵莎特夫人告诉汉斯,她要走了。汉斯问她到哪里去,她说要去很远的地方。汉斯十分关切地问她是否还回来,她说有可能回来,不过到那时,汉斯一定早已远走高飞了。汉斯听后用力摇了摇头。第二天,邵莎特夫人真的离开了疗养院,她的离去使汉斯惆怅不已,生活黯然失色。但是,汉斯坚信:随着岁月的流逝,邵莎特夫人归来的日子越来越近,她肯定还会回来的。

邵莎特夫人走后不久,贝伦斯医生认为,汉斯已经恢复了健康,身体没什么问题,可以离开疗养院了。但是,眷恋着邵莎特夫人的汉斯却不愿走,他决心等待她的归来。

与他相反,来到山上疗养已经一年半时间的约阿希姆却不愿再在疗养院呆下去,他不顾贝伦斯医生的劝阻,执意下山,返回军队服役。在达渥斯火车站,汉斯送走了约阿希姆。但是不久约阿希姆由于病情恶化,不得不重返达渥斯,并在几个月后死在了疗养院。

在此期间,追求自由的人道主义者塞特姆布里尼与宣扬恐怖和暴力的耶稣会成员纳夫塔,因信仰与政见的分歧而导致了一场决斗。汉斯充当了这场决斗的公证人。决斗中,塞特姆布里尼朝天放了一枪,纳夫塔则对准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枪机,结束了这场决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疗养院里也悄然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病人告别了人世,魂归西天;一些新的疗客又补充了进来。而汉斯依然以他的无病之躯,生活在众多的肺病患者中间。疗养院的魔力,思想的迷乱,已经使他误入迷津,难以自拔。他早已失去了时间的概念,并且克服了那种害怕知道自己在山上已经多大年纪的畏惧心理,如今,他确实已经很长时间都弄不清楚,他究竟有多大年纪了。

数年后的一天,邵莎特夫人真的回来了。当她得知汉斯一直在痴心痴意地等待着她的归来时,颇为惊讶地说:“傻瓜,你一直在等我?!……”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邵莎特夫人这次不是只身一人回来的,陪同她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荷兰籍船长匹普柯恩。匹普柯恩身患疟疾,病入膏肓,不时经受着打摆子、发高烧的折磨,他对死怀有一种无名的恐惧感。不久,匹普柯恩神秘地自杀而死。他临终时,汉斯与邵莎特夫人守候在他的身边。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转眼间,汉斯在疗养院里一下子竟住了七年时间。直到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刮进了“魔山”,战争的炮火才终于把汉斯从童话般的迷梦中惊醒。汉斯同其它疗客一起被迫撤离了达渥斯高山疗养院,不情愿地回到了充满战争风云的现实世界。不久他被征兵入伍,同其他士兵一起端着枪,冲锋陷阵,最后消失在浓密的炮火硝烟里。

【鉴赏】

影片《魔山》是根据德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托马斯·曼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小说出版于1924年,是托马斯·曼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的。1912年,托马斯·曼夫人因染肺病在瑞士达渥斯高山疗养院疗治,其间,托马斯·曼曾去疗养院看望,在山上住了几个星期。托马斯·曼利用这个机会,以一个作家的敏感和批判意识,仔细观察研究了这个被称之为“世外桃园”的疗养院的种种奢侈、病态现象,和聚集在那里的国际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颓废、垂死的心态,写成了一部时间跨度12年、长达1200页的两卷本长篇小说,并为其起名为《魔山》。

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刚刚结束学业,涉世不深的贵族青年汉斯·卡斯托普。他来到达渥斯高山疗养院看望在那里疗养的表哥,没想到,疗养院的环境、气氛、疗客们的生活方式、那里各种人物对他施加的种种思想影响,以及他在那里萌发的爱情……这一切像有一股无形的魔力,把他紧紧地攫住,使他再也无法动身,一下子竟在疗养院里住了七年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炮火才把他从迷梦之中唤醒,使他回到现实中来。汉斯虽然最后摆脱了“魔山”的羁绊,却葬身于帝国主义战争的炮火之中。托马斯·曼在这部小说中,以疗养院比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以疾病和死亡象征这个社会的病态、腐朽和没落,描写了病入膏肓、濒于死亡的大资产阶级的悲鸣,并且对疗养院与以它为比喻的一次大战前毫无抵抗能力的社会环境,给予了讽刺和批判。《魔山》是托马斯·曼继《布登勃洛克一家》之后的又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作者曾称它是一部“时代小说”、“教育小说”;德国文学界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魔山》属于德国精神和艺术的高峰,并产生了巨大的世界影响”。

将托马斯·曼的作品搬上银幕,一直是德国乃至世界各国名导演的目标和愿望。早在1923年,托马斯·曼的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便由德国名导演格哈德·兰普莱希特率先改编成了电影。以后又有一些作品搬上了银幕。自50年代以来,又有《布登勃洛克一家》、《国王陛下》、《托尼奥·克吕格》、《死于威尼斯》、《菲里克斯·克鲁尔》等根据托马斯·曼的作品改编的影片问世或重拍。80年代初,随着托马斯·曼作品的社会意义与文学价值的进一步被认识,并再度成为书店的畅销书,西德不少电影导演亦掀起了一股将托马斯·曼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的热潮。仅1982年,便先后有《菲里克斯·克鲁尔》、《魔山》、《浮士德博士》,以及《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等小说被拍成电影或电视片,成为西德文化生活中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传播媒介把这一年誉为“托马斯·曼年”。

影片编导汉斯·W·盖森多尔弗1941年出生于西德的奥格斯堡。他于1967、1968年推出他的第一部电视片《列娜·克利斯特事件》,至今已拍了近20部影片和电视片,是目前仍活跃在影坛上的一位有名望的“新德国电影”导演。1970年,他曾因他的故事片《约纳坦》(1969)荣获联邦德国最佳青年导演奖。此后,他的影片又多次获得过联邦德国电影奖。

1979年,盖森多尔弗应邀将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魔山》搬上银幕。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因为自1928年至今,曾有十几位导演,其中包括意大利著名导演维斯康蒂、罗西等,都做过将这部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的尝试,但是他们都由于改编难度过大,慑于原作对改编提出的“过高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要求”,以及小说中有许多寓意难于用电影表达,而最后以失败告终,或中途放弃他们的改编计划。

盖森多尔弗怀着对托马斯·曼作品的敬意和青年导演的勇气,毅然接受了任务,他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写出了电影剧本。“我的语言是电影”,本着这一原则,他在最大限度地忠实原作的前提下,突出了小说中适于电影表达的情节,同时又在不给电影造成重大内容空缺的精神下,摈除了一些“非电影”的因素;此外,盖森多尔弗还在影片中保留了叙述者这一角色,把它处理成画外音,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以原作者的身份,从主观的角度向观众讲述汉斯·卡斯托普与疗养院的故事,另一方面则把小说中一些不宜用电影表现,或表现起来较为耗费时间和胶片的内容,通过叙述者这一特殊的角色加以明确的说明。在影片中,盖森多尔弗还运用象征、比喻、梦境、神话等手法,如狂欢节夜晚的死神之舞等,将原作的主题——疾病与死亡形象地加以点化和再现。

这部影片演员阵容庞大,富于国际性。如匹普柯恩这一角色是由曾获奥斯卡奖的美国著名演员洛德·史泰葛饰演的,扮演邵莎特夫人的是法国名演员玛丽-弗朗斯·皮西耶,扮演塞特姆布里尼的是意大利的弗拉维奥·布西,而影片主角汉斯·卡斯托普则是由一位年仅24岁的西德话剧演员克里斯托弗·艾希霍恩饰演的。

影片的外景是在瑞士达渥斯昔日一家疗养院拍摄的。由于当年的疗养院如今都改成了为冬季运动爱好者服务的旅馆。因此制片人不惜化费巨资进行改建,以恢复疗养院昔日的旧貌;影片的内景是在摄影棚内拍摄的。影片《魔山》的场面豪华、装饰华丽,摄制费用高达2000万马克,是“新德国电影”中摄制费用最高的影片之一。

盖森多尔弗认为,“像知识与语言那样,情感与精神也是一体的。没有情感的电影也就是没有精神的电影”。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盖森多尔弗的《魔山》不仅为广大的电影观众所喜欢,而且亦得到了托马斯·曼小说爱好者的首肯。

除了长达近三个小时的电影片《魔山》外,盖森多尔弗还为西德电视二台制作了长达五小时之久的同名电视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