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39 彩色片(35毫米/70毫米) 220分钟
美国塞尔兹尼克国际电影公司摄制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未署名导演:乔治·顾柯 山姆·伍德)编剧:西德尼·霍华德(根据玛格丽特·密契尔的同名小说改编,参与修改的还有乔·斯威尔林 本·赫区特和约翰·范·德鲁吞) 摄影:欧内斯特·哈勒尔 主要演员:费雯·丽(饰郝思嘉) 克拉克·盖博(饰白瑞德) 李斯廉·霍华德(饰卫希礼) 奥丽薇·德·哈芙兰(饰韩媚兰) 哈蒂·麦克戴妮尔(饰黑妈妈)
本片获1939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剪辑八项奥斯卡金像奖,美国影艺学院彩色摄影特别奖以及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女演员奖
【剧情简介】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前夕,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郊外的塔拉庄园和十二橡树庄园被奴隶主们狂热求战情绪所笼罩。男人们兴高采烈地谈论战争,毫无根据地认为南方联盟必胜。塔拉庄园的郝思嘉小姐则另有烦恼,她听说她心目中的偶像、十二橡树庄园的卫希礼先生将与亚特兰大城的韩媚兰结婚,不禁妒火中烧。她迫不及待地去路口迎候将从卫家回来的父亲吉拉德,以便问个究竟。
吉拉德证实了这个消息,并告诫郝思嘉不要胡思乱想,因为她和希礼在性格上并不相配,更重要的是她作为郝家的长女,应当考虑如何继承塔拉的土地:“土地是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东西,唯有土地才值得人们去为之忙碌、奋斗乃至送命,因为世界上唯有土地是与日月同在的。”
父亲的话对女儿丝毫不起作用。翌日在卫家举行的盛大烤肉宴会上,思嘉把希礼叫到藏书室里,直率地告诉他:“我爱你,你并不爱媚兰。”希礼坚决否认。“你曾经使我以为你会跟我结婚的。”希礼又坚决否认。思嘉打了希礼一个耳光,他默默地离开了她。她余怒未息,拿起一个花瓶往墙上砸去,惊醒了在沙发上睡午觉的白瑞德。瑞德的尖刻言词刺伤了思嘉的自尊心,两人不欢而散。
为了报复希礼,思嘉立即去勾引媚兰的弟弟查利,并当场答应和他结婚。她抢先一天举行了婚礼。这一举动使查利的情人、希礼的小妹妹密儿恨透了她。
南北战争爆发了。希礼、查利都上了战场。查利很快就染病去世。思嘉成了寡妇。为了排遣生活的孤寂,她去亚特兰大和媚兰作伴,但她心里仍然热恋着希礼。
在一次义卖舞会上,思嘉又遇见了白瑞德。她已听说白瑞德是个来自南卡罗莱纳的商人,曾被军校开除,还遗弃过一个女人。但白瑞德的翩翩风度吸引了她。在跳舞时白瑞德向她表示爱情,她断然拒绝了。
在亚特兰大做战争生意的白瑞德不断地对郝思嘉献殷勤。他的玩世不恭、语带讥讽的态度使思嘉气愤难平,她不时流露的对希礼的恋情也使瑞德悻悻于心。希礼因战功获特许回家休假三天,思嘉难抑情火,又找希礼纠缠,被毅然拒绝。
南军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大败,亚特兰大挤满了伤兵。媚兰和思嘉去医院义务服务,战祸造成的痛苦惨状使思嘉难以忍受,她这时获悉母亲病倒,急欲返回塔拉。她在路上遇见白瑞德, 白瑞德劝她同他一起赴欧洲。思嘉被惊呆了。白瑞德说:“卫太太快生孩子了,难道你还想要那个有妻室儿女的男人?”思嘉狠狠地说:“我恨你,到死都瞧不起你。”
由于媚兰即将临盆,思嘉只得留下照顾。这时北军大军压境,亚特兰大危在旦夕。思嘉在妓女华贝儿家里找到白瑞德,求他帮忙把她和刚生完孩子的媚兰送回塔拉。马车在遍地大火的城中飞驰,奇迹般地逃出了火海。但在通向塔拉的村路上,瑞德说他不能目睹南军溃败,要去助一臂之力。思嘉大惊失色,哀求他留下。瑞德不为所动,粗暴地拥吻思嘉告别,并送给她一支手枪防身。思嘉怒吼起来:“你滚吧,我再也不想见你了。”
思嘉勇敢地驾起马车,终于回到了塔拉。家里已被北军士兵抢劫一空,母亲已经去世。可怕的饥饿折磨着全家。思嘉独自站在荒芜的田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咬牙切齿地发誓:“上帝是我的见证。我不能垮!我决不再忍饥挨饿了,也不能让家里的人挨饿。我哪怕去撒谎,去偷,去骗,去杀人,我也干!上帝是我的见证,我决不再忍饥挨饿了!”(上集完)
在棉田里,思嘉带领着两个妹妹和几个仅剩下的黑奴辛勤劳作。思嘉已是一家之主,她要解决神经失常的父亲、两个妹妹还有媚兰母子的温饱问题。她作风泼辣,行事果敢,还亲手打死了一个来抢劫的北军散兵。
战争终于结束了。生活依然困难。为了减轻负担,她答应法兰在筹足聘礼后来迎娶妹妹苏伦。不久,在战争中被俘的希礼获释回来了。思嘉抢着上去迎接,被黑妈妈一把拖住:“这是媚兰的丈夫!”
北方来的统治者决定要庄园主交纳重税,这使思嘉大为恐慌。她去找希礼,要求和他一起逃走。希礼告诉她,他不爱她,他也不能抛下妻儿,更不能不顾名誉。思嘉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找白瑞德借钱,但发现他已被关进监狱。在归途中她遇到法兰,知道他手头已颇有积蓄,便谎称她妹妹已经嫁人,骗得法兰和她结了婚。
为了重振塔拉庄园,思嘉愈来愈不择手段。她在法兰经营的木工厂里非法雇用囚犯,她不顾舆论的指责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她不许希礼离开她,把他安排在木工厂里管理财务。她对法兰颐指气使,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她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又见到了白瑞德。衣着华美的白瑞德告诉她,金钱的力量已使他恢复了自由,而金钱的力量也使她又去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男人。思嘉红着脸说:“他们怎么没有把你绞死!”
在亚特兰大,反对北方统治者的秘密活动在进行着,法兰和希礼也加入了反抗者的行列。在一次秘密集会中,北军包围了他们。法兰中弹而死,希礼负伤逃脱。北军在卫家设防,等候希礼落网。正在万分危急之际,希礼在白瑞德陪同下醉醺醺地回来了。白瑞德向北军队长保证他们是在妓女华贝儿家寻欢作乐,并未参加过任何秘密集会。危险过去了,而思嘉再次成了寡妇。她已成为众矢之的,除了心地善良的媚兰一再为她开脱外,家里家外的女人们个个对她切齿痛恨。父亲已经去世,对希礼的痴情已经绝望,她感到万分孤独,终日借酒浇愁。
正在此时,白瑞德突然来访。他对思嘉说,“我不能没有你。我从认识你那天起,一直真诚地需要你。现在你拥有了法兰的木工厂和法兰的钱,不再像上次去监狱找我时那样身无分文了。所以我认为我要和你结婚。”思嘉怒不可遏,但她从他表面的嘲讽中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她无法抗拒他的疯狂的进攻,终于屈服在他的热吻中。
豪华的蜜月旅行使思嘉心满意足。但夜深人静时她恶梦频频。“我似乎在浓雾里跑着,寻找着某种东西,”她对白瑞德诉苦说,“让我们回塔拉吧。”
一座豪华的新楼房在亚特兰大落成了。一年后,思嘉生下了女儿邦妮。瑞德从女儿身上看到了思嘉当年的影子,他把全部感情倾注在邦妮身上。思嘉不愿过早地发胖,决心不再生育,这使瑞德感到不快。不幸的是当她偶然翻出希礼的照片,不禁看得出神时,正巧被白瑞德撞见。夫妻间的裂痕加深了。瑞德又到华贝儿家里寻找安慰。但家里暂时相安无事。
邦妮日渐长大,瑞德替她买了一匹小马,教她练习骑术。思嘉某日去木工厂,希礼告诉她明天将是他的生日,希望她去参加聚会。思嘉的美丽使希礼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在十二橡树庄园举行烤肉宴会的美好日子。思嘉伤心地倒在希礼的怀里。希礼的妹妹英弟突然闯入,撞见了这其实并非爱情的一幕。
流言四起,思嘉吓得不敢去参加希礼的生日聚会。白瑞德为了维护女儿的名誉,强迫思嘉去面对卫家的亲友。在宴会上,媚兰不仅毫无异样的表示,反而对她特别亲热。从卫家回来后,白瑞德告诉她,媚兰不怪罪于她,是因为她为人光明正大,不相信她会有越轨行为。他声称要换一种方法来消除她对希礼的爱情。这个新方法就是切断思嘉和邦妮的联系。他把邦妮带去了英国。
邦妮离开了母亲,感到孤寂,“一个坏妈妈总比没有妈妈好”,瑞德不得已又把邦妮送回了家。瑞德和思嘉刚一见面,又口角起来。思嘉告诉白瑞德,她又怀孕了。白瑞德问父亲是谁?这使思嘉感到受了侮辱,朝他猛扑过去,没想到一下从楼梯上滚落了下去。思嘉流产了。
感到内疚的白瑞德去找媚兰谈话。媚兰告诉他,思嘉是真心爱他的,希望他不要听信关于思嘉和希礼的无聊流言。半个月后,思嘉康复了。白瑞德希望和思嘉重归于好,要求她把木工厂交给希礼,然后一起带着邦妮出去旅行。正在谈话之际,邦妮在他俩面前坠马摔死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媚兰因操劳过度病倒不起。在弥留之际,她要求思嘉照顾她的儿子,还要求她照顾希礼,“但决不要让他本人知道”。思嘉痛哭失声,她扑向希礼,白瑞德在一旁冷笑几声,便转身离去。思嘉看着伤心欲绝的希礼,她忽然间恍然大悟,她爱的希礼其实并不存在,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但白瑞德已不知去向了。
思嘉气喘吁吁地奔回家,她要告诉白瑞德,她并不爱希礼,她真正爱的是他。但是,白瑞德不再相信她,他决心回老家去重新寻找美好而体面的东西。思嘉说:“你走了,我怎么办呢?”白瑞德说:“坦率地说,我亲爱的,我才不管呢。”
茫然无措的思嘉在轻声抽泣,她耳边响起了父亲的声音:“世界上唯有土地是与日月同在的。”思嘉顿时振作起来:“我有办法叫他回来的。希望在明天!”
【鉴赏】
称《乱世佳人》为好莱坞“第一巨片”是绝不夸张的。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密契尔长篇小说《飘》于1936年6月问世之后,立即成为最畅销的小说,风靡全美。一个月后,美国独立制片人戴维·塞尔兹尼克击败众多的竞争者,在纽约为他的国际电影公司购得了小说的影片摄制权。消息传出后,大量信件涌向塞尔兹尼克的公司,热烈要求公司聘请当时有“好莱坞影帝”之称的克拉克·盖博出演白瑞德。盖博当时属米高梅公司“所有”,为了挖到这个名角,塞尔兹尼克不得不接受了“由米高梅公司发行未来影片并平分发行利润”的苛刻条件。至于郝思嘉的扮演者,塞尔兹尼克主张应是“一位无名女演员”。于是公司于10月间公布在全美展开“寻访”。这场运动持续了两年,耗资近10万美元,有1400人入选,90人获准试镜,最后选中了来自英国的费雯·丽。费雯·丽当时25岁,在美国无人知晓,演《乱世佳人》一举成名后,又迭有佳片如《璇宫艳后》(1945)、《安娜·卡列尼娜》(1948)和《欲望号街车》(1951)等,但此后因精神失常,很少演戏,于1967年去世。
《乱世佳人》的拍摄工作迟迟于1939年1月才正式开始。长期拖延的原因,主要是电影剧本难产。1936年10月,塞尔兹尼克便约定美国著名剧作家西德尼·霍华德担任改编任务。霍华德是密契尔十分爱戴的作家,她对霍华德有问必答,大力相助。因此改编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次年1月便完成了初稿。八个月后,霍华德在未来影片的导演乔治·顾柯帮助下完成了剧本的最后定稿。不料塞尔兹尼克看过剧本后大为不满,认为过于忠实于原作,对原作中的对白也使用过多。他另找了一位名叫迦勒特的职业编剧来修改剧本,而实际上出主意的是他自己。剧本越改越糟,霍华德于1938年2月退出改编工作。从1937年10月到1939年4月,先后被塞尔兹尼克请来按他的点子修改剧本的人竟达十七八人,其中包括名作家斯谷特·菲茨吉拉德和本·赫区特等。菲茨吉拉德在迦勒特的修改本上批得最多的边注是,“恢复原作用句”,而本·赫区特的最大贡献是为影片撰写了著名的片首字幕:“老南方曾是一片骑士和棉田的国土……如今只能在书本里找到它,因为它已成难忘的南柯一梦,一种已经‘随风而逝’(这是小说的书名和影片原片名)的文明。”顾柯因为剧本太糟而愤然离去,费雯·丽也抱怨“对白太多,舞台腔十足,尽是交代性的场面,没法演”。在开拍后的头两个月里,每天有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印就的修改稿发下,蓝的、粉的、黄的、橙的……被摄制组称之为“彩虹剧本”。有人形容《乱世佳人》的编剧工作“好比大师傅(指制片人)掌勺做汤。他从他喝过的汤里得到灵感,化好几天备齐了汤料。他尝尝味,再加点佐料,再尝尝。再加点。妙极了。然后他再加点这个那个,直到他做出了世间最鲜美的一碗汤。于是他召来一批厨师,他们一齐朝汤里撒尿。”
顾柯离去后,维克多·弗莱明受聘来继续执导。弗莱明对“彩虹剧本”感到难以忍受,很快也不干了。塞尔兹尼克又找来山姆·伍德。两周后,即1939年4月初,塞尔兹尼克不得不宣布废除“彩虹剧本”,按霍华德的完成剧本拍摄。弗莱明重又回到了摄制组。1939年10月24日全片宣告完成,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首映,100万人涌进这座30万人口的城市争睹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和其他明星的风采。2500人观看了首映影片,欢声雷动。影片正式发行后,在美国,在世界各国,处处万人空巷,创造了至今还未被打破的卖座纪录。它四次发行(这在好莱坞电影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仅在国内便赢利达7670万美元。1976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以500万美元的高价购得影片的电视首映权,于11月分两个晚上播映,收视率达47.6%,创造了电视上播放电影节目的最高收视纪录。随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价3500万美元买下了在20年内每年在电视上播映一次的权利。
《乱世佳人》对观众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归根结底是由于郝思嘉、白瑞德、韩媚兰和卫希礼等一系列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的巨大魅力。许多论者津津乐道克拉克·盖博在影迷中的巨大影响以及亚特兰大大火的宏伟场面,认为这些是该片屡映不衰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未必如此。克拉克·盖博出生于1901年,于1934年因主演《一夜风流》而博得“好莱坞影帝”的美称,《乱世佳人》投拍时,正值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际,他甚至可以公开对抗导演顾柯,借口这位以善于指导女演员著称的“女人的导演”冷落了他而五天拒不拍戏。他的盛名对该片的惊人卖座纪录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位以既富于阳刚之气、又风流洒脱著称的影帝此后便无大作为,于1961年演完《不合时宜的人》一片后便去世了。费雯·丽、李斯廉·霍华德和奥丽薇·德·哈芙兰等人从40年代起便相继谢世。很难想象,七八十年代的观众还会因迷恋这些当年的明星而光顾《乱世佳人》。亚特兰大大火场面固然惊心动魄,还有伤兵医院和南军溃退的场面竟动用了2000临时演员和橡皮人形,然而这些壮观场面在该片中所占位置不大,而且在电视屏幕上效果大减,绝无可能成为足以使大量观众流连忘返的主要原因。唯有成功的性格刻画才魅力长存。
玛格丽特·密契尔是从上世纪南方的观点来写南北战争的,因此,她的小说里充满了对北方的偏见。西德尼·霍华德的电影改编未敢越雷池一步。他和密契尔书信往来频仍,深以《乱世佳人》能“原封不动”地登上银幕而欢欣鼓舞。对《乱世佳人》的南方立场深表赞同的人甚至对赫区特的片首字幕大为不满,指责它“充满了虚假的浪漫情调”,“严重歪曲了小说的精神”。但是正因为作者真实地写出了南方奴隶主文明在北方资本主义文明面前一败涂地的史实,小说(电影)企图在人们心中燃起的对“一种已经‘随风而逝’的文明”的眷恋之情(它在亚特兰大首映时,城里曾飘扬起上世纪南方联盟的旗帜),毕竟是微乎其微的一了。
然而,小说对郝思嘉、白瑞德等人物的刻画是令人难忘的,在银幕上,由于费雯·丽、盖博、霍华德和德·哈芙兰等人的精采表演,更是百倍地强化了这些人物的动情力。
郝思嘉和白瑞德无疑是天生的一对。正如瑞德对思嘉一再说的,“我之所以爱你,是因为我们俩太相像了。我们都是叛逆者, 自私、狡猾,能把事情看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虚伪。”只要有利可图,可以不择手段,名誉是一文不值的。白瑞德嘲讽郝思嘉,“你怎么总是没有一点儿爱情就嫁人啊?”思嘉也没完没了地咒骂白瑞德“不是上等人”、“下流坯”,并毫不隐瞒地告诉他,她愿意嫁他,“一部分原因”是看到他有钱。他俩互相折磨,但感情反而愈深,所以当思嘉最后说,“我有办法叫他回来的”时,观众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郝思嘉和白瑞德又不完全一样。她是在奴隶主庄园里娇生惯养地长大的,脑子里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她只是在饱受饥饿之苦后,她身上恶的种子才无限茁长,变得凶狠、贪婪,为了钱不顾一切。她眷恋土地,最高的期望是“决不让北方佬抢去我的塔拉”。因此,她的自私、贪婪、顽固,带有南方奴隶主文明的浓重色彩。白瑞德虽然也是南方人,但他对南方的保守、落后有痛切的认识。他是南北战争前几年“都在北方,见过许多大家没有见过的东西。北方人的装备比我们好,他们有工厂、煤矿,还有强大的舰队。我们有的只是棉花、奴隶和傲慢”。他看出南方必败,“南方下跪了,再也站不起来了”,在精神上他是不忠诚于南方的,是一个真正的叛逆者。瑞德只是在南方奴隶主文明的镜子里,才显得“自私、贪婪、道德败坏”。
和白瑞德恰成对比的是希礼。希礼身上有着南方奴隶主文明的全部遗产:虚伪、怯懦,一个在棉田里长大的标准“骑士”。他成为思嘉幻想中的偶像,而思嘉则是他不敢去爱的欲望对象。他在资本主义的狂飚席卷了南方之后,承认自己是一个懦夫,“我害怕无情的现实。我所喜爱的美好生活已经不存在了。”他爱媚兰,因为媚兰是一个心地极其善良,软弱得永远需要一个“骑士”来保护的女人。白瑞德对希礼的观察是十分准确的。他对思嘉说,“希礼是不配得到你那样热情的女人的”,“最可笑的角色是那个姓卫的殉道者”。
除了这些鲜明突出的主要人物形象外, 由哈蒂·麦克戴妮尔扮演的黑妈妈也是值得一提的。麦克戴妮尔由于扮演这个角色而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奥斯卡奖。黑妈妈一生忠于郝家,作为思嘉的乳母,她时刻注意用“大家闺秀”的应有举止来规范思嘉,小事上唠唠叨叨,大事上一筹莫展,忠厚驯良,从无贰心,是一个典型的南方黑奴形象。但令人费解的是,黑妈妈对于为解放黑奴而来的北军似乎毫无反应。而且,不仅是黑妈妈,塔拉庄园里的所有黑奴也对南北战争无动于衷,战争的结局也对他们的处境毫无影响。观众从银幕上看不到一点白人奴隶主和黑奴之间的矛盾,相反地却在战争的灾难中相依为命,同舟共济。南北战争成了一场由于北方的投机商企图侵占南方地盘而发动的可恶的战争,在这一点上,作者的“老南方”立场暴露得最为明显了。
《乱世佳人》一直是好莱坞引以自豪的豪华巨作,它在1977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美国10大佳片”中排名第一,在1987年为纪念好莱坞建城100周年而举办的“美国电影10大佳片”评选活动中名居第二。然而,它在美国之外的各种评选活动中却一贯榜上无名,这是因为它作为好莱坞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带有大制片厂制度的全部烙印:制片人专擅一切,明星被置于导演之上,而这种为满足广大观众的娱乐要求而忽视个人创作特色的制片方针,是世界各国(主要是欧洲各国)强调“艺术”的评论家们十分反感的。萨杜尔在《电影艺术史》里就只是轻蔑地提到它“在商业上大获成功”,认为“它与其说是电影界的老手维克多·弗莱明所导演,不如说是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所导演”。对《乱世佳人》的不同评价看来无非是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电影观念而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