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64 黑白片 120分钟
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武兆堤 编剧:毛烽 武兆堤 (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 摄影:舒笑言 主要演员:田方(饰王文清) 周文彬(饰王复标) 刘尚娴(饰王芳) 刘世龙(饰王成) 郭振清(饰张振华) 浦克 (饰金正泰)
【剧情简介】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美帝国主义就将侵略的战火引到了鸭绿江边。志愿军某师政委王文清奔赴前线。一踏上朝鲜领土,到处是触目惊心的残破景象。敌人的飞机不时投下炸弹,人民在流血。他乘坐的吉普车才开出一段路,就被炸弹坑挡了道。正在修路的朝鲜老大爷金正泰率领村民马上赶过来帮忙,一群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也拥了上来。军民合力将吉普车抬了起来。王政委突然注意到抬车的一个女孩,那神态与模样令他想起了什么……
原来这个女孩叫王芳,是志愿军的文工团员。她此时惊喜地发现哥哥王成也在身边。王成在战斗中受了伤,刚出院。王芳怪哥哥连住院这样的大事也不告诉她。她拿出爸爸刚寄来的信与照片给哥哥看。爸爸还在信里附了一首诗:我儿抗美逞英豪,爱女援朝志更高,我虽年高志未衰,为党为民不服老。兄妹两人一边吟诗一边为父亲的精神所鼓舞。王成看了一遍意犹未尽,从妹妹那里抢过照片与诗,说,要回营房再慢慢地看。
敌人发动猛烈进攻,上级下达了战斗任务,要求王成所在团要守住无名高地。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王成也到团长处请战。团长考虑到他的伤未好,一开始并不批准,经不住王成软磨硬泡,动了心,同意他去守无名高地;王政委也被小伙子的精神感动了。王成还拿出父亲寄来的照片和写来的诗给首长过目。谁知王政委一看照片,马上便认出这是当年救助过自己的王复标。他当下便问王成,父亲以前是不是修理汽车的工人,问他的小名是不是叫阿牛,家里有几个人,家里是不是有一个妹妹。王成一一作答,还告诉首长妹妹叫王芳,就在部队。王政委一下想到了这个妹妹可能是他当年留在那里的女儿,还想到了刚才抬车的女战士。这时战斗打响了,王成没有说完,便告别首长奔向了前线。
敌人的炮火向无名高地猛攻,高地与指挥部的联系 一度中断。但不久、团长从无线电接收器中又听到了王成的声音:“我是共产党员,保证坚持到底,师首长放心,有我们在,就有阵地在!”敌人的炮弹在猛烈地倾泻,战士们一个个勇敢地牺牲了,无名高地最后只剩下了王成一人,他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人缩小了包围圈。王成的弹药打完了,他眼看着敌人渐渐向自己逼近,他向指挥部大声呼叫:“别顾我,向我开炮!”他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最后抱起了爆破筒,冲向敌人。一声猛烈的震响,英雄与敌人同归于尽。我们的后续部队此时飞速赶到,敌人的退路被切断。正是由于王成等英勇战士的拼死抵挡,才使战斗获得了胜利。
王成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军营。王政委听到这一事迹激动不已,他一边报告上级,一边准备在部队掀起宣传王成事迹的高潮。
王政委见到了王芳所在的宣传队,他把王芳叫了过来,慈爱地问她是哪里人,家里有什么人,问她的爸爸身体好不好,还问她的哥哥小时候的情况。最后还问王芳,是不是坚强。王芳从政委的问话中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王政委终于把王成牺牲的经过告诉了王芳。正是犹如一个晴天霹雳,王芳差点晕倒在地,眼里流出了热泪。王政委忍住悲痛,对王芳说,你哥哥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你最了解你哥哥,一定要把他的英勇事迹写出来,唱出来,让大家来学习。
王芳一边流泪,一边伏案写作。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她写出自己以为满意的歌词,王政委看了但并不认可。王芳有点想不通。认为这是她饱含眼泪之作。王政委指出,前半部分写得不错,但后半部分太悲伤,“光使人流泪不行”,要使大家从中汲取力量,才是好歌。王芳懂了,她推倒重来。又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新的歌词脱稿了。“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王芳的歌声唱出王成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唱出了王成无畏的战斗精神。一个唱王成,学王成的热潮在前线迅速兴起。王成永远活在战士的心中,千千万万个王成在成长。
团长不知从哪里知道了王芳就是王政委女儿的消息,他问政委这是怎么回事。政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原来,20年前,政委和他的爱人在上海搞地下工作,其爱人被敌人逮捕,后又被杀害。他的邻居王复标是个汽车修理工,他支持革命,同情政委的不幸遭遇,收留了他不满周岁的女儿。不久政委也遭逮捕,被押送南京。后来战火蔓延,双方便失却了联系。团长问他为何碰上女儿又不相认时,政委说:“我很想认,但想到,他们在困难中把她养大成人……此事放到战争胜利之后再说。”
王芳率领的宣传队受到了前线战士的极大欢迎。在哥哥精神的鼓舞下,王芳深入前沿阵地采访、演出。一次,她正在为前线的炊事兵表演,突然,敌人的飞机袭来,大量的炮弹投向阵地。为了掩护一名炊事兵,她被猛烈的炮火卷下山坡,受了重伤。此时冰天雪地,交通断绝。金正泰等朝鲜老百姓用担架将王芳抬过冰河送进医院。王政委闻讯前来看她。医生告诉政委,王芳的内伤很重,要动手术,要送回祖国医疗,还说王芳很坚强,从不喊叫。政委听了十分激动,他夸王芳学哥哥见行动,很英勇。王芳谦虚地说:我不能和哥哥比,我做的不是惊天动地的事情。王政委很认真地说道:不能这样说,你爸爸,还有金正泰老大爷他们也没有做惊天动地的事,他们难道就不能称为英雄?王芳不好意思地笑了。她心里觉得王政委讲得很有道理。王政委勉励她回祖国后要好好养伤,养好伤再返前线。
数月后,王复标作为赴朝慰问团成员到朝鲜前线慰问,王芳也已病愈回到前线。王政委闻知这一消息,欣喜异常。王复标因毫无思想准备,见到王政委一点也没有认出来。王政委说,我是当年的王东呀。王复标仔细端详,果然是王东兄弟,高兴得什么似的。他说,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你的孩子王芳也在这个部队,她都知道了吧?”“我什么也没有告诉她。”王复标急着要找王芳与生父相认。这时欢迎的人群涌向慰问团,王复标被带到以烈士的名字命名的王成排。看着战士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王复标得到莫大的安慰。儿子没有死,他永远活着。这时王芳过来了,王复标急不可耐地指着政委对女儿说,这就是我常给你们说的王东叔叔呀,他是你的亲生父亲,快叫,快叫爸爸。王芳一下怔住了,她迟疑了片刻,终于明白了一切。她仰起头,向着正以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她的政委,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两个父亲对视了一下,欣慰地笑了。这时战号响起,新的战斗又开始了,王芳向两个父亲告别,王政委与他的老朋友王复标高兴地看着女儿一路小跑向前线奔去。
【鉴赏】
这是60年代涌现的别开生面的军事题材影片。与当时同类题材的影片相比,这部影片既有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又有着细腻的情感描绘,两者的结合,使影片催人奋进,又催人泪下。
影片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原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绘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与失散多年的女儿王芳在战场上重逢团圆的故事。改编后的影片保留了这个故事的基本框架,同时又着力塑造了王成的英雄形象。
王成这个人物在影片中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他既是千百万志愿军英雄的杰出代表,同时又在影片中起着精神上的支撑作用。他的英雄行动影响着其他的战士,更影响着他的妹妹王芳的成长。创作者描写王成这个人物有两个视点,一个是他的英雄行动:他出身于工人家庭,从小在工厂里做工,受过老板的重重压迫,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战争,他踊跃报名到了前线。他在负了伤后,伤还没有好,又上了战场。在与敌人争夺无名高地的战斗中,他孤身一人,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反扑。最后弹药打完了,才拉响了最后一枚爆破筒,英勇地扑向敌群,壮烈地献出了生命。王成在影片中孤身战斗的场面和他“别顾我,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开炮!向我开炮!”的豪迈语言有着激动人心的力量。另一个视点是王成英雄行为的巨大的感召力。一个王成倒下去,千万个王成站起来。整个朝鲜战场到处是学英雄,见行动的感人场面。创作者对于王芳这个人物的安排是一着妙笔。因为王成是其哥哥,王芳之学王成,受王成精神的感召,除了对英雄的崇敬,又有一股难以抑制的亲情。影片写王芳在王成牺牲之初,悲痛大于一切,尔后在王政委教导下,终于明白了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的道理,以充满激情的歌曲鼓励战士前进的过程是十分动人的。“而后来,她为了掩护炊事员,光荣负伤的一节更说明了王成精神在她身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激励效应。编导者在刻画王成这个人物时的双重视点,将王成的形象描写得分外动人。
这部影片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人物是政委王文清。这是一个性格色彩丰富的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形象。他刚毅、稳重,感情深沉。这个人物的成功和饰演者、我国著名演员田方的表演上的功力是分不开的。王政委一出场,通过其一举一动,我们就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经过战争考验的老干部。他在指挥作战时非常沉着、果断,对待战士亲亲热热,关怀无微不至。尤其是当他认出文工团员王芳是他十八年前失散的女儿后,他克制住内心的情感波涛,不是先去认女儿,而是考虑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为王成般的革命战士,他鼓励王芳学英雄,唱英雄,到炮火纷飞的前线去为战士演出。一种崇高的爱时时流露在他的眼神眉梢。王文清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写得有血有肉,令人非常可信,可敬。
《英雄儿女》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将战争中流血奋斗与父子、父女、兄妹、老战友之间的生离死别、劫后重逢结合起来写。这种写法有以下几点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其一,渲染了浓重的情感气氛。这种气氛有利于人物塑造,也有利于与战争的严峻、冷酷形成对照,互为映衬,引导观众进人特定的欣赏氛围。比如,王成牺牲之前,编导者安排了一场王成与妹妹战场相逢的戏:兄妹共读父亲的来信,共吟父亲写给他们的激励诗篇,兄妹之情被渲染得十分动人。这场戏与后来王成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戏,成为对照,及至观众在银幕上再见到王芳,她的失兄之痛又加深了我们对英雄的敬仰与怜惜。再如,编导者将王政委与王芳处理成父女关系,这对于刻画王政委复杂的内心世界显然是有好处的,他对个人情感的克制,从另一方面,展示了他的崇高的道德人格。
其二,使得影片在结构上悬念强烈,层层递进,错落有致。比如,王政委与王芳的父女关系一经为观众所觉察,认与不认,其间有何历史原因,便成为一大悬念,吸引着观众看下去,看个究竟。及至王复标出现,他们之间在女儿这个问题上如何处置,也成了观众关注的焦点。此外,影片中这种错落有致的人物关系,使故事显得跌宕、丰满,一波三折,不断地生发出看片欲望。
其三,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这特别体现在王文清与王复标的历史情谊上。在过去的艰难岁月中,王文清的妻子被敌人杀害,王复标收留了王文清的孩子;革命胜利之后,战争并没有烟消云散,王复标又为保家卫国献出自己的孩子。两个老战友又在战场重逢,这不仅是历史的巧合,这深刻地写出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两位老战友几十年的友情,是战争年代军民关系的代表,影片借它们的长存不衰,唱出一曲军民友谊之歌。
另外值得一提的,作为一部反映中国抗美援朝的影片,编导者对中朝友谊的表现也是相当成功的。朝鲜老大爷金正泰的戏并不多,突出的只有两场“抬”的戏。一是王政委上前线的路上,被敌人的弹坑挡住了去路,金大爷和几个朝鲜老乡一起帮着把吉普车抬过了弹坑; 二是王芳由于救助炊事员负了伤,在被送往后方的路上,桥被炸断,金大爷又和老乡们一起用担架把王芳抬过冰河。这些真实感人的画面生动反映了当年中朝人民并肩作战的情景,也勾勒出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有就是影片中的那首主题歌,它作为我国电影歌曲的典范之作整整感动了几代人。这首题为《英雄赞歌》的电影歌曲,编导者采用在故事内外的巧妙处理,与烈士的英雄行为互为呼应,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影片可资推敲之处是,若能在表现王成的英雄行动时更多一些内在依据的描写,人物的壮举将更为合情合理。此外影片中王成英勇献身、全军学王成的戏与王文清与女儿团圆的戏,这两条线似可结合得更紧密些。从整部作品而言,前半部十分紧凑,后半部略觉松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