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朋友!何处有桃源仙府,
可供和平与自由前去避乱?
上一世纪在暴风雨里过去,
新的世纪正以凶杀开端。
各个国家的纽带已经放松,
旧的体制已经崩溃凋零;
海洋也阻遏不住战争的威风,
何况尼罗河神和老人莱茵。
两个强大的国家正在扭斗,
互相争夺统治世界的霸权;
他们吞噬了各个国家的自由,
手里挥着三叉戟,挥着雷鞭。
各国都要拿出黄金来奉献,
就像布仑奴斯在野蛮时代,
法兰克人拔出了他的铁剑,
把它放到公平的天平上来。
不列颠人派出商船队掠夺,
就像水螅伸出贪婪的手臂,
要把自由的海洋女神的王国
划入自己私有的领海范围。
他们开往异星照耀的南极,
无休无止,横行而毫无阻挡;
侦察一切岛屿,一切遥远的
海岸——只是没有能开上天堂。
你在所有的世界地图上面,
再找不到一处幸福的地方,
还有永远繁盛的自由花园,
还有世人的青春之花开放。
你看到世界一片辽阔无边,
就是航船也无法加以测量;
可是,在不可测的背脊上面,
却容不下十个快活人徜徉。
你只得从尘世纷纭之中逃走,
遁入自己心中的寂静的圣所!
在梦之国里才能找到自由,
在诗歌里才开出美的花朵。
(钱春绮译)
【赏析】
席勒一生都在为追求自由与和平作着不懈的努力,不论在欢乐的时候还是在动乱的年代,他始终关注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新世纪的开始》这首诗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而且秉承了席勒一贯的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人文主义精神。
该诗格律严谨均齐,共分九节,四行联句。在开篇,诗人就提出诘问“何处有桃源仙府,/可供和平与自由前去避乱”?狂飙突进运动的低落、分裂,使世纪之交的德国呈现出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诗人意识到,德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德国诸侯的妄自尊大、软弱无能,把德国的土地搞得支离破碎,强制人民生活在愚昧无知之中,使百姓陷于赤贫的境地。而新纪元的开端,又出现凶杀等血雨腥风的事件,这里的“凶杀”是指俄皇保罗一世于1801年3月23日被弑一事。原本新世纪的开始应该有曙光,让人看到美好的前景,而现实却是停滞不前,社会动荡不安,“新世纪的开始”一词所蕴涵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是截然相反的两个对立面,这一切让席勒忧心忡忡。
诗人知道,当时处在苦难生活中的不仅仅是德国。即使在其他欧洲国家,资产阶级政权也是靠暴力和血腥才得以建立起来的。在随后的诗节中,诗人对那些导致人们失去和平与自由的战争一一披露。第二节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引起的拿破仑战争,诗中的“纽带”是指固定的政治制度,意味着力量的均衡。“尼罗河神”指拿破仑进军埃及,“莱茵”指法奥战争。第三节写法、英战争,其中“三叉戟”是海神的象征,指握有海上霸权的英国;“雷鞭”是宙斯的象征,指陆上霸主法国。这里用了希腊神话中神的象征性道具来比喻法、英两国的霸权行径。第四节写法国是如何通过强权和暴力来获利的。“布仑奴斯”是古代高卢人的军事领袖,公元前387年打败罗马人。罗马人献金赔偿时,说他们称得不公平,布仑奴斯拔剑放在天平上增加砝码的重量,罗马使者不敢抗议。布仑奴斯说道:“战败者罪该万死!”诗人以此说明法国人也是靠野蛮的手段取得霸主地位的。第五、六两节揭露了英国的海上侵略,谴责英国肆无忌惮的侵占和掠夺,并且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英国侵略者的贪得无厌比作“水螅”,讽刺他们的掠夺无休无止,不放过一切遥远的海岸,“只是没有能开上天堂”。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诗人告诉大家,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展开了血雨腥风的掠夺之战,使人民从此陷于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这就是新世纪的特征。
这样的新世纪离诗人心中的理想社会,也是全体人民都向往的和平生活是多么遥远。侵略者的自私、贪婪、野蛮抹杀了人们的自由、幸福和快乐。在七、八两节中,诗人悲叹道:“你在所有的世界地图上面,/再找不到一处幸福的地方,/还有永远繁盛的自由花园,/还有世人的青春之花开放。”同时,这里还用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在不可测的背脊上面,却容不下十个快活人徜徉。”这说明侵略者已经把世界践踏得遍体鳞伤,没有一片土地是安宁的,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找不到快乐,也没有幸福可言。
惨痛的现状让诗人备感失望,所以,“只得从尘世纷纭之中逃走,/遁入自己心中的寂静的圣所!”最后一节,诗人回答了本诗开篇提出的问题:“在梦之国里才能找到自由,/在诗歌里才开出美的花朵。”在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席勒的浪漫主义的叛逆精神,全诗形成首尾呼应。作为一介书生,诗人靠个人无法改变社会命运,虽然无奈也无计,但是理想的光辉在诗人心中依然存在,时代依然期待着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新世纪的开始》这首诗再次表明了席勒作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尽管他带有某些空想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是他的浪漫主义是“积极的,是对生活的召唤”(高尔基)。他那无可指责的纯洁的道德原则,对美和善始终抱有温情主义的信心,也给予了我们生活的力量。
(杨海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