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跟你玩
孩子的教育少不了家长的参与,所有的学校与幼儿园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校让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惹来家长的抱怨:“老师的工作都让家长做了,那么还要老师做什么呀!”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深层的道理——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否则老师的努力有可能白费。老师让你给孩子检查作业,醉翁之意不在作业,也不稀罕那几个歪歪扭扭的家长签字,而在于,作为一个家长,翻翻孩子的课本,掀掀孩子的作业本,动动孩子的笔,孩子课上到了哪里,掌握得怎么样,你关心关心行不行!你说了,我关心有什么用,我什么也不懂。大学课程你不懂,情有可原;中学的课程你不懂,情有可原;小学的课程你不懂,也情有可原。但是,你在单位上班,领导关心的,往往是你是否能够尽心尽力去解决问题。同样道理,你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在学习上自然就会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教育孩子好比管理一个企业,只有你心里有事业、有上进心,企业才有发展的可能。但是你口口声声说要壮大企业,事实上却天天在外面吃喝嫖赌,企业不破产对得起你吗?同样,你口口声声让孩子好好学习,实际上却丝毫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不去尽情玩耍对得起自己吗?
老师之所以硬拽上家长,情非得已,谁让你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老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劝导,万一遇上一个麻木不仁的家长,那么双方面对孩子的影响很可能就会在一场化学反应中酸碱中和。老师的唾沫星子白费了,亏不亏啊!
幼儿教育,异曲同工。幼儿园同样会千方百计把家长牵扯其中,目的是让家长多多陪一下孩子,不要让孩子在成长中受到冷落。学校考虑的多是孩子的成绩,而幼儿园考虑的则是孩子的心理成长。一个心理上不能健康成长的孩子,他是不会去好好学习的。
不论学校还是幼儿园,他们真是太了解现在的家长了,因为他们恰巧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流量时代。现在的家长,最突出的一个字就是“忙”。忙着上班,忙着兼职,忙着上网,忙着追剧,忙着刷屏,忙着过节,不管是儿童节、劳动节,还是国内的光棍节、国外的情人节。有时候家长们在百忙之中偶尔回过头来,咦,这家里还有一个孩子呢!
没完没了的手工课
不论什么事情,第一次的尝试大都令人新奇而兴奋,除了赴汤蹈火之外。
女儿拿回家的第一个手工课作品是小火箭。幼儿园的手工课配有教材,拿回家一看才明白,什么孩子的功课,明明是大人的作业嘛。孩子会粘纸筒啊?孩子会折圆锥帽啊?让孩子去挤胶水,她会把胶水当奶油挤。照着教材,跟孩子忙活了一个晚上,别说,最后的成品还真是有模有样。绝大多数是大人的手艺,宝宝的贡献无非就是给大人递递东西,拿彩笔在小火箭上涂涂抹抹、点点画画。最后,看着一家三口的倾心之作,小家伙手舞足蹈,大人心里也不免有几分骄傲。
但是接下来,手舞足蹈仍然继续着,大人的骄傲渐渐不复存在。
手工作业一个接一个。一次性纸杯做人偶,矿泉水瓶子做沙漏,包装盒做小汽车,卡纸做脸谱,彩带纸折许愿星……去文具店买彩纸,买双面胶,买荧光笔。回到家,从吃完晚饭开始,一家三口嘁里咔嚓、稀里哗啦忙一晚上。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不免来一句:“你老师有病啊,整天让俺们鼓捣这个!”在老师的鼓励下、宝宝的监督下,家长们掌握了一门又一门的手艺。
有一次,老师自由命题,让孩子回家用废弃的材料做一件生活用品。我们一听,什么,废弃材料做生活用品?废弃的塑料做拖鞋,废弃的拖鞋做口香糖!这哪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操作得了的呀!没办法,妻子求助单位的修理工。一位老师傅还真不错,用易拉罐给宝宝做了一个烟灰缸,算是勉强交差。
虽然家长对幼儿园没完没了的手工课有所抱怨,但是没有一个人当面说给老师听的。一方面,家长们都知道,幼儿园出发点是好的,是不想让家长冷落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心虚,舍得花时间陪孩子玩的家长还真就不多,所以这一小会儿的陪伴,也没什么正当理由推掉。
孩子们喜欢手工,不厌其烦。其实,手工制作在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论年代,也不论家境。想想我们小时候何尝不是如此。那时候的我们,拿铲子在河沿上挖出一个个小洞,当卧室,当厨房,当炉灶;在池塘里挖了泥巴来做响炮,往别人家墙上摔;废旧的自行车链条和子弹壳做洋火枪;木头削成陀螺,再砸进一颗钢珠;树杈做弹弓,去打邻家的鸽子……
我们那时候所玩的东西都是不用花钱的。弹弓架是树上砍的,弹弓绳是自己裤衩里抽的橡皮筋儿,弹子是路边捡的小石头。但是,现在的小孩子,他们玩的纯粹是钱。卡纸、沙画、橡皮泥、石膏模,都得去买,就连折纸都得买文具店里带包装的成品。书店里有《折纸大全》,我们买来了照着折,折出了小乌龟、小青蛙、小桃子。
女儿拿到幼儿园里,老师看到了,问:“谁给你折的呀?”
“我爸爸。”小家伙回答。
“呀,你爸爸手这么巧呀!”
书店里有《儿童立体剪纸》,我们买回家,照着剪,拼出了一个个飞机、轮船、跑车、闹钟……
记得在一家超市里,我们还涂过一幅胶画。先把画的轮廓粘在一块铝板上,涂上各种颜色的涂料,然后放入烤箱就成型了。
对于孩子在手工制作方面的兴趣,我们一直采取鼓励的态度,从来不横加干涉。因为我总觉得,一个人在一个方面有所专注,必定会占据另一方面的时间。粘粘贴贴,剪剪画画,总比整日窝在电脑跟前强。
我们小时候玩得最疯的时候,摔泥巴、跳房子、挑棒子,都是在小学。因为我们大都没上过幼儿园,只好把幼儿园的一些杂耍拖延到了小学。但是,这势必会跟我们的学业产生冲突。所以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就应该督促他们玩、引导他们玩、教唆他们玩,让他们玩得尽兴。等他们上了学之后,才会安心去学习。
在小学里,有的孩子依然对机器人、陀螺、啪啪圈乐此不疲。有的孩子对此却不感兴趣。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童真,而是他们早早就已经玩过了。
家里一片狼藉,一地的碎纸,一桌子的橡皮泥,一书架的玩偶、石膏模、折纸花,连门把手上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面具、头饰和贺卡。不过,对此我们很少有过怨言。因为我坚信,人生的各个阶段,各有分工,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玩的时候没有尽兴,等到学的时候就无法专心。其实,学和玩都是大人的说法,孩子生来在学,只是阶段不同方式迥异而已!
你们怎么都不要我
中二班的教室里,大家欢聚一堂,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正在这里进行。徐老师极具主持人天分,在她的推动之下,气氛异常热烈,不时爆发出小小的高潮。
活动由一个个小游戏组成,有的游戏是大人孩子一起玩,也有的是专门为大人准备的,目的也是让孩子欣赏一下大人们为之努力的一面。在两位老师的精心设计 之下,教室里嘻闹不断,笑声此起彼伏。
我参加了“抢篮球”的游戏。爸爸们站在各自的圈里,圈里放着几个篮球,然后他抢我的、我抢你的、你再抢他的。侯老师一声哨响,爸爸们开始激烈地拼抢。我的速度明显比别人要快。但是发现别人都不守规矩,居然一次抱俩球。你不仁,别怪我不义,咱也抱俩球。女儿在边上一个劲儿喊“爸爸加油,爸爸加油!”一轮拼抢下来,我圈里的篮球最多。
跟抢篮球恰恰相反,有一个游戏是考验人的定力的。划定一个只能放下一双脚的位置,一家三口全都站上去,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这个游戏只能一家三口全部到场才能够参加,于是有的落单了的家长便问:“可以搭伙吗?”
徐老师赶紧跟上一句:“可以搭伙,完全可以!”惹来大家一阵哄笑。
玩笑归玩笑,这游戏却根本没法搭伙。因为游戏稍稍有些难度,一家三口要紧紧抱在一起。有的孩子挤在父母中间,有的孩子骑在爸爸背上。这个游戏我们参加过,具体赢没赢现在记不得了。
最热闹的游戏是“抢孩子”。几位妈妈站在各自的圈子里排成一排。孩子们站在妈妈们对面,相距不到20米的位置。哨子一响,妈妈们便跑过去抢孩子,抢回来放进自己的圈子里,然后再去抢。规定时间内谁抢得最多便是优胜者。小家伙们一个个都被抢走了,可就是没人理我们家宝贝。小家伙挓挲着手,急得直跳。对于妈妈们来说,这是个体力活儿。为了节省体力,提高效率,那些个儿小的孩子便成了优先选择。像我女儿这样的就难免会受到冷落。恰好刘子义妈妈跑过来,小家伙急了,径直朝她跑去:“阿姨,阿姨!”于是看在我们更相熟的分上,刘子义妈妈不得不选择我女儿,可又担心抱不动她,毕竟她也不是属于身高体壮的那种,于是便牵着我女儿的手往回跑。跑到半路一撒手,我女儿便自己跑到了那个圈儿里,小脸儿上一副满足的样子:看,谁说没人要我!
恰好女儿参加的那一组,没有自己的妈妈。否则,自己的妈妈首先便会抢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从小抱到大,所以也不会觉得有多重的。
为什么还没轮到我
六一儿童节,幼儿园举办了一次亲子运动会,规模十分盛大。恰好在礼拜六,运动会借用了区二中的操场。那里有塑胶的跑道和整齐的草坪。
吃完早饭,给孩子带上水和小点心,拿上小板凳,一家三口来到二中的操场。孩子们统一着装,穿着刚刚发放的夏季校服。因为是初夏,天气还有些凉,我们便在校服里面套了一身小秋衣。二中离我们家很近,就在我们小区隔壁。
首先是园长讲话和家长代表发言,都是充满希望和激情的演讲。随后运动员入场。先是家长的队伍,后是小朋友们的。每一支队伍都有两个鼓手,一名举牌手,大家走在塑胶跑道上,不时喊出令人振奋的口号。运动会举办得相当隆重,那架势丝毫不亚于全运会。
运动员入场之后,便是小朋友们的集体表演。先是由老师带操,然后表演跳绳、拍球。集体表演之后,比赛正式开始。
妻子问女儿:“你想得第一吗?”
宝宝回答说:“不想。”
“好,只要不想得第一就行!”妈妈松口气,她生怕孩子太要强,万一得不了第一,又哭又闹。
小家伙虽然说不重名利,但是却急于表现。
看着别人一拨又一拨地跑着,这家伙按捺不住了,跑来问我:“爸爸,怎么还没到我们呀?”
我告诉她,这个得按照顺序来,我们抽的号比较靠后。
小家伙不干,冲我大声嚷:“我要去,我就要去!”
正好我们楼下一位邻居碰见此景,问我:“孩子怎么了?”
“没怎么,欠揍!”我小声跟他说。
终于等到我们了,赶紧拉着宝宝披挂上阵。那是一个口袋游戏。一家三口钻进一个大口袋里往前跳。我们三个套进口袋,我和妻子一手牵着宝宝,一手捏着口袋的一角。哨声一响,我们便使劲儿往前跳。宝宝跟我们配合得比较默契,一去一来,中间没出现过任何差错。有的家庭没跳几步便摔倒在地,惹来一阵哄笑。这轮比赛结束之后,小家伙终于心满意足,甩着小胳膊跑一边玩去了。我在旁边琢磨,这家伙性格也挺好,急于参与却不问名次。这不就是那些口是心非的体育解说员嘴里常念叨的“重在参与”嘛!
接下来,我们家又参与了好多的项目:两人手臂搭在一起,驮着孩子往前跑;爸爸背上驮着孩子从一头拿球跑到另一头再把球放进篮子里,然后往回跑;三人接力,宝宝第一棒,妈妈第二棒,爸爸第三棒。听侯老师跟我女儿说:“哇,你爸跑得好快啊!”那是!虽然咱身材不济,但是比起速度和力量来,绝不比别人差。所有的项目当中,我们家好像拿了两个第一。反正,重在参与,小家伙不在乎什么第一不第一,我们也不在乎。不过,老师颁发的奖品,小家伙还是蛮喜欢的。这帮小家伙只要是参加活动的,大都有奖品。在他们嘴里,都是“老师给我的!”其实花的都是爸爸妈妈的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