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阿莱桑德雷《在花园里》爱情诗鉴赏
〔西班牙〕 阿莱桑德雷
知道她从不生气,
这是多么甜密!
在她身旁
生活欢畅。
未曾见
西方的黑色风暴
掠过她的面庞。
至多不过:一缕忧郁。
“你看,小鸟!”要么:“树枝……”
或者:“什么在闪光? ……”
是的,风儿吹来,多情、芬芳。
园中的鲜花,随她欣赏。
高高的枫树:馥郁、优雅,
春意荡漾。
有时她在树旁,亭亭玉立,娇艳生香。
仙姿灵气,清磨时光
有时她在园中,身披朝霞,激情洋溢,
烈日照耀,金发闪光……
但是我看见了她的色彩,她在小路上行走,
面前玫瑰竞放。
我心中,突然充满惆怅。
玫瑰。爱情。花瓣。群芳。
她全神贯注的脸庞,时刻沐浴着花香。
馨香里,光彩动人! 正青春时光!
永远年轻的早晨笼罩着她的倩影。
薄薄的衣裙,透明火红。
我多么专一,目不转睛,
全然不觉她微露的身体轻轻拂动
石竹茂盛,紫罗兰轻盈,
还有脚下暗香洋溢的无名花丛。
阳光下,微裸的身躯,羞怯的面容,
转瞬间,她注视着我,
传递着神秘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爱情。
我顿时放开喉咙将她呼唤,
用由衷的声音叫她的芳名。
她越来越近,伸手可及,沁人肺腑,
她的声音一片赤诚。
无比鲜艳,令人销魂,
她献给我一束花丛。
此时此刻她就在这里:
带着她的芬芳,
湿润的素手
还有她的亲吻——
火热的激情。
(赵振江 译)
阿莱桑德雷(1898— )西班牙当代著名诗人。生于塞维利亚。从1925年起致力于诗歌创作。第一本诗集《轮廓》。他的《利剑象嘴唇一样》等诗集是超现实主义作品。《毁灭或爱情》在1935年获得西班牙皇家学院“国家文学奖”,确定他在当代西班牙诗歌中地位。此后,又出《最后的诞生》等诗集。1977年,由于他那些“具有独创性的诗作,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现代流派,描述了人民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这首诗塑造了花园里姑娘的美丽动人的形象,歌颂了诗人和姑娘的爱恋之情。
姑娘的形象是纯净、美丽的。诗一开头便写了“她从不生气”,给人以欢畅,她的脸上至多掠过一丝忧郁,却从未见过“西方的黑色风暴”。对姑娘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那么富于吸引力,展现在她面前的是色彩斑斓世界,一只鸟、一个树枝、一点光亮都会引起她的注意、给她带来欢畅。
接下来,诗人把姑娘置于花园的背景中来塑造她美好的形象:她欣赏园中的鲜花、枫树;她伴树而立,娇艳生香;她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身披朝霞,金发闪光,她面前玫瑰竟放……这一连串活生生的描写使姑娘的形象愈发显得可爱、动人。
面对如此动人的姑娘,“我”的感情由倾慕到惘怅,又到欢畅。在“我”眼里,有了姑娘,生活便觉得甜密,她在花园里的美好形象使“我”心旌摇荡,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我”对姑娘的倾慕之情,他“多么专一,目不转睛。”
但是又“突然充满怅惘”,为什么呢? 显然是怕得不到美丽姑娘的爱情,所以,诗人越是写姑娘的可爱,越是反衬出“我”的渴望之情。在这里,姑娘的美丽和“我”的渴望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在“我”眼里,姑娘和她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她薄薄的衣裙透明火红,微裸的身躯,羞怯的面容;她的周围,石竹茂盛,紫罗兰轻盈,无色的花丛也暗香飘动。无疑,“我”陷入了一种几乎不能自拔的情感世界里。
那么,结局是怎样的呢?在诗的最后一段,姑娘终于向“我”传递着神秘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爱情”。此时“我”满腔的激情倾泻而出,顿时放开喉咙“用由衷的声音”呼唤着姑娘的名字,他和她相互呼唤着拥抱在一起——他们宣布了他们的爱情。
这首诗的特点是,把姑娘放在花园中来写,以花园中的景物来烘托姑娘,以景衬人。另外,通过对人物的感情起伏变化的描写,以及他和姑娘最终的结局,歌颂了美好、纯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