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八绝句》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八绝句(选二)·张问陶
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上写兴亡。
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其二
一声檀板当悲歌,笔墨工于阅历多。
几点桃花儿女泪,洒来红遍旧山河。

《桃花扇》是清初孔尚任写的传奇剧本,剧名取自剧中李香君坚拒权贵田仰夺婚,倒地撞头,血溅侯方域送给李香君作定情之物的扇子,杨文骢将血点画成桃花这个情节。剧本以侯李爱情为线索,描写了南明王朝灭亡前夕激烈的政治斗争和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剧中的李香君爱憎分明,忠于民族,忠于爱情,最后和侯方域在栖霞山相会,共约出家。

第一首是有感于剧中的侯方域与生活中的侯方域结局的不同而作的。前两句言剧本构思与情节,意思是说真个把秦淮当战场,围绕美人的扇子来写明代的灭亡。在崇祯皇帝自杀后,马士英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了弘光小朝廷,马自己专国政,起用阉党阮大铖,专与东林党人相倾轧,排斥史可法等,不为防御清兵之计。又为小朝廷征宫女选美人,苟安偷生于残山剩水之中。而一些相对进步一点的复社文人如侯方域等,在国内当头之际也还结习不改,出入青楼妓院,无甚作为。因此可以说,这两句诗,既是对剧情的概括,也是对南明小朝廷中参与派系斗争的人物的讽刺。正因为他们在秦淮进行勾心斗角的派系之争,才导致一把扇子也成了一代兴亡的历史见证,成为孔尚任描写明代灭亡历史的一个中心线索。此外,这两句诗似乎也含有对孔尚任剧本构思技巧即“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赞扬。

后两句因团扇而追及扇的主人,侯公子方域曾将扇作为定情物送给李香君,李香君忠于爱情,坚持正义,既不受奸党利诱,也不畏权奸逼迫,为拒改嫁而血溅团扇,而侯公子——虽然剧本中写他明亡后出家,而事实上他在入清后又应河南乡试,中副榜。在李香君面前,他应该自惭形秽,感到羞愧。在明亡之际,一些名妓如卞玉京、柳如是、李香君等都比她们以身相许的吴伟业、钱谦益、侯方域等人立场坚定。袁枚嘲钱谦益说“可惜尚书寿正长,丹青让与柳枝娘”,船山此,可谓与袁诗异曲同工。

在这首诗里,诗人设置了明暗两种对比。明的对比在侯李之间,坚贞的李使变节的侯无地自容;暗的对比在扇子的小与兴亡事之大、秦淮的绮媚与战场的残酷之间。秦淮变战场、扇上写兴亡,不该如此的事却是已经如此了。诗在这种对比中暗寄嘲讽。另外,末句桃花与李香君是一个巧妙借对,造成了句子的形式美。

第二首主要是赞扬了剧作的感染力。檀板是演剧用的乐器,“一声檀板当悲歌”亦即一个剧本当悲歌。次句是说剧作家能写出如此动人的作品是因为他生活阅历丰富。孔尚任虽然出身于清政权建立以后,但因他在写剧前和写剧过程中对南明事迹作了充分调查,与许多遗民也有深入的交往,故对南明历史了解比较清楚。“阅历多”一词所指,应该也包括这些。后两句说,《桃花扇》传奇抒写了明亡的哀痛,足为明史增辉,它是明史一曲哀婉的尾声。或者理解为因剧中充满伤悼气氛,很有感染力,故它足以引发人们对整个明王朝的无限哀思。由于作者是用形象的语言而不是思辨的语言来陈述(含赞扬)《桃花扇》的社会效果,因此这种陈述、赞扬本身也就充满诗情画意。读者不仅通过诗句知道了《桃花扇》传奇的感染力,同时也通过诗句和所有的《桃花扇》读者、观众、剧中人一起进入到伤悼明代灭亡的气氛之中。

这组诗写于清朝由盛转衰期,就像许多皇帝一到中年就为自己营造陵墓一样,清代于乾隆以后也大肆表彰史可法等忠于明朝的人,以教育本朝士人也为自己尽忠尽节。这是这两首诗在清政府统治下自由出笼的背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