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俞咏史诗《督亢陂》荆轲刺秦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督亢陂·赵俞

提剑荆轲勇绝伦,浪将七尺殉强秦。
燕仇未报韩仇复,状貌原来似妇人。

“督亢”为古地名,在今河北省涿县东,跨涿县、固安、新城等县界。中有陂泽,周五十余里,支渠四通八达,战国时为燕国著名的富饶地带。荆轲刺秦王,就是以献督亢地图为由的。赵俞在行役中路经督亢陂故地,遂联想到荆轲的故事,写下了这首别有卓见的咏史诗。

“提剑荆轲勇绝伦,浪将七尺殉强秦。”荆轲是燕太子丹聘用的刺客,他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在易水为饯别者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可谓“勇(猛)绝伦”了。但他是在准备未周,被燕太子丹催促之下,仓促成行的。他的搭档秦舞阳又不争气。所以他的行刺以失败告终了。一个“殉”字,再次对荆轲的轻身酬恩的义勇,作了肯定。而一个“浪”(轻易,随便)字,则又使这个肯定有了几分保留,他显然认为荆轲的死是白白送死,不值得。如果诗意仅仅到此为止,那还算不得卓见。前人已经有这样的看法,如比作者年辈稍长的龚贤,就有“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扁舟》)的诗句。

“燕仇未报韩仇复,状貌原来似妇人。”后二句一转,由荆轲联想到张良,这倒有些新意了。这个联想之妙,在于张良与荆轲曾有类似的行动,走过一段弯路。在韩国被秦灭亡后,作为韩公子的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史记·留侯世家》)。结果在博浪沙捅了马蜂窝,亡命下邳。侥幸未死,使张良有机会反思教训,又幸得黄石公传授兵书。后来辅佐汉高祖刘邦,终于灭秦,报了故国之仇。“燕仇未报韩仇复”,这七字寓意极深,发人深省。要做为国雪耻那样的大事业,仅有匹夫之勇是靠不住的,必须有深谋远虑,大智大勇。荆轲够不上格,而张良足以当之。最有味的,是诗人突然又联想到太史公的一段感慨:“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日:‘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诗的末句“状貌原来似妇人”的张良形象,便与提剑殉国的荆轲形象,形成对比。外表看去,荆轲更像勇士;殊不知那个貌如淑女的张良,才真有大勇呢。

诗中通过历史人物及事迹的对比,形象地证明了“上兵伐谋”(《孙子兵法》)那样深刻的道理。还雄辩地说明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同样深刻的道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