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伶仃洋
文天祥(1236—1283),庐陵人。宋恭帝德佑元年,宋军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文天祥捐资充当军费,招募豪杰组建义军抗元。次年,元军兵临临安,谢太后派他与元军谈判。到了元军大营即被扣留。此时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占领。伯颜诱降,他宁死不屈,后冒险出逃,被端宗任为右丞相,先后到汀州、漳州、龙岩、梅州坚持斗争。在率部向海丰撤退途中兵败被俘。狱中的生活艰苦,但仍写出《正气歌》等不少诗篇。就义时年仅47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题解】这首诗是作者在1279年正月过伶仃洋时所作。
【注释】1.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2.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按宋代科举制度,考经义,五经中可选一经。作者在宋理宗宝祐四年20岁时以进士第一名及第。恭帝德佑二年元兵南侵,被拜右丞相。但他所处的时代,宋帝国已经濒于危亡,他苦撑残局非常辛苦。3.干戈:此处借指执干戈的士兵。4.寥落:稀疏、冷落、冷清。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此时已无力反抗。5.四周星:一般是指作者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时间。另一说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借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这是作者对平生遭遇的回顾。也有第三说,地球约十二个月绕太阳一周,也可借称十二个月为一周星。四周星是指恭帝德佑元年到祥兴元年。德佑元年文天祥起兵抗元,祥兴元年不幸被俘。6.山河:指国家的土地。7.絮:指像棉絮似的东西,8.萍:指浮萍。9.身世浮沉:指由宋朝高官变成元兵阶下囚。10.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中最险的一滩。宋瑞宗景炎二年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11.“伶仃”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作者被俘后,被囚禁于伶仃洋的战船中。伶仃洋就在香洲东北部,珠江口中部,因内外两个孤零独立的伶仃岛而得名。12.汗青:史册。这里指用竹简写的历史。
【串译】遭遇苦难的原因是我精通经书而获官职所致,使我在荒凉冷落的战场上度过了四个春秋。山河破碎得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生动荡如同被雨打的浮萍。在惶恐滩头诉说惶恐,在伶仃洋上慨叹孤苦。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
【赏读提示】诗的开头两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勤王”号召,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逆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后多次兵败,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景炎二年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伶仃”,令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诵读诗的前六句时应极度渲染自己身世命运的不幸和国事的危难,营造出悲愤艰危的气氛,表现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结尾两句表现的是作者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表现。诵读此诗的节奏呈高亢、激壮型。高潮和“诗魂”都在结尾处。诵读时情绪逐渐走高,句调逐渐抬起,结尾强势扬起至声线和情感的极致,以洪钟大吕般的气度强势刹住,语气坚定,人生无悔。
【推荐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