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
槛(jiàn)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ān)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jiān)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题解】《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词牌始于宋。双片同调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此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侧或心愁的情感为多。宋以来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注释】1.槛:栏杆。2.罗幕:丝罗的帷幕。3.朱户:朱门,指大户人家。4.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
【串译】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雾,露珠沾湿兰花似乎是在饮泣,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双飞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的苦恨,斜辉直射到破晓,穿入红门人家。昨夜西风惨烈,绿树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远望天涯路的尽头。想给心上人寄封信去,怎奈高山连绵,碧水远长,又不知道心上人身在何处。
【赏读提示】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廓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诵读时请注意:《蝶恋花》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景色苍凉,心绪沉重,但却不消沉。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词中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诵读时不可一味将自己“埋”在婉约情绪之中不能自拔。离愁之苦固然可诉,上片的“菊花”“烟雾”“兰花”“露水”“罗幕”“轻寒”“燕子”“月光”已经表现得足够充分了,下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有了登高望远之苍茫境界,一个“独”字更添悲慨之意,应沉实稳健地将其“砸出”。有了这层沉淀,即便是“彩笺”“尺素”无寄处,也可以将语调稍稍落下,最后在“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渺茫无着的悲慨怅惘中结束全词。这个中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过渡很重要,诵读者如能把这个“高境”表现好了,整首词才具备了“出彩儿”的资本,才能在婉约词中可以俯视群众,独领风骚。
【断句顿挫建议】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推荐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