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与赏析

作者:辛弃疾 栏目:辛弃疾诗集 2020-06-28 12:07:04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xiàn)。

【题解】《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词,后人兹以柳永词为准。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注释】1.黄沙:江西上饶黄沙岭乡黄沙村。2.黄沙道:从该村茅店到大屋村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繁华官道。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4.鸣蝉:蝉叫声。5.旧时:往日。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称。7.见:同“现”。忽见:忽现。

【串译】明亮的月光惊起正在栖息的鸟鹊,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着好年景。七八颗星星在远方的天边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小雨。那土地庙树丛旁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急忙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眼前了。

【赏读提示】这是作者的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上片开头“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然后笔锋一转,由上瞧而下视,田野上稻香扑鼻,蛙声悦耳,既有嗅觉所感又有听觉所闻。仅仅二十五个字,就把田野上、下的景致绘声绘色地勾勒出来,很有立体感,进一步说明眼前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将给人们带来幸福。在下片前两句中,“七八个”“两三点”这几个数词的巧妙运用,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都是为了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致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此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秀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不过是人们常见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诵读时心中要有“视像”感,要真真切切地看得见、感受得到中所描述的夜行野趣的具象。由于是山野夜行,所以行腔用声不可过于硬朗,色彩不可过于明秀,咬字不可发使拙力,于轻巧、轻松的欣然描述之中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呈现出来,让人身临其境才为上品。

【断句顿挫建议】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推荐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