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题八咏楼①》注释、翻译、赏析

作者:李清照 栏目:李清照诗集 2020-09-30 15:39:26

李清照

名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导读】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杰出女词人。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美满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对金石学深有研究。但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孤苦地漂泊于绍兴、杭州、金华一带,晚境凄凉。

李清照的词作,以1126年“靖康之变”为界,前期为闺情相思之作,后期大多抒写个人身世的哀痛和山河破碎的感慨。她作词不依傍前人,形象新鲜、感人,善于采用民间口语,擅长细腻地表现内心感受,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她的作品善于塑造鲜明的形象,语言清丽动人,富有创造性。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漱玉词》等。

【原诗】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释】

①八咏楼:在浙江金华城西南。原名元畅楼,相传为南朝齐隆昌元年(494)沈约为东阳太守时所建。楼成后,沈约曾赋《登元畅楼》和《八咏诗》题其壁间,“一时传为绝唱,而楼遂成胜迹”(《金华县志》)。后人因此称其为“八咏楼”。②十四州:宋代两浙路辖二府、十二州,共十四州。

【译诗】

好一座千古风流美丽壮观的八咏楼,

可这如画的江山危在旦夕使人发愁。

看条条水路通向南方三千里的原野,

气势远远地压过了江城的十四个州。

【赏析】

这是李清照绍兴五年(1135)避难于金华时的作品。诗中写诗人登上八咏楼远眺时所引发的忧国伤时的爱国情怀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观楼的感慨:担心流传过多少风流佳话的名楼会遭到异族侵略者的破坏,大好河山会被蹂躏践踏,因而感到忧愁。后两句描写八咏楼的地理位置和气势,进一步抒发对山河社稷、名胜古迹和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李清照的诗作中也是少见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