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原文、注释与赏析

作者:李清照 栏目:李清照诗集 2020-06-28 12:01:18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cháng),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解】《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注释】1.玉簟:席子的美称。2.裳: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裳,读音cháng。3.兰舟:船的美称。4.锦书:书信的美称。5.雁字: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串译】荷残香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出行。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南归的时候,月光皎洁,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在地凋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的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读提示】“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就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接下来的五句,依次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离情。“云中谁寄锦书来”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即景又兼比兴,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片“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此情无计可消除”,正因为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十分工整,表现手法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此词是写给新婚不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主要是诉说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诵读时应以幽美抒情为主基调,个中杂间“孤独”“思念”“忧怨”“无奈”。情绪较为深沉压抑,语言节奏可舒缓而行。

【断句顿挫建议】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推荐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