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智慧与风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人的智慧与风骨

那是在17世纪,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文理不通的诗,自鸣得意,问当时有名的文学批评家布瓦洛:“此诗如何?”

布瓦洛皱着眉头将诗看了一遍,说:“皇上真是英明,无所不能——想作一首歪诗,一作就作出来,臣下佩服之至。”路易十四顿时面红耳赤。

与外国同行相比中国文人可就艰难多了,因为中国皇帝更专横。东晋简文帝日理万机之余,雅好书法,写完后问臣子王献之:“卿以为朕字如何?”

大书法家王献之说:“皇上的字自然是好的。”

“怎么个好法?与卿比如何?”简文帝追问。

王献之只好说:“皇上的字在皇上中是好的,臣下的字在臣下中是好的。”

简文帝听后非常羞愧。

清朝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据说,一生写下的诗不下10万首!若诗论量不论质,则中国诗坛第一把交椅非此公莫属。

一次,他与文臣纪晓岚一块儿去白龙寺烧香,乾隆敲了一下寺中大钟,钟声未歇,他“诗”句已出:“白龙寺里撞金钟……”纪晓岚一听笑出声来。

乾隆马上板起脸:“朕诗不好吗?卿何得笑?”

纪晓岚回答:“因为臣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句‘黄鹤楼中吹玉笛’,千古独步无以为对,皇上这句不是正好与之相对么?”

其实,乾隆的诗与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相比,优劣高下,一目了然。

专制时代,文人要保持风骨很难,上列三人既保持了风骨,又保住了自己的脑袋,聪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