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变不惊,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才能是一个人抵达成功阶梯的必备因素,但满腹诗书总要有一个承载它的土壤和一个供它发挥的坚实后盾。这时,一个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凸显出来了。一个人若是没有坚强的内心,纵然有再多的才华也会被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还未来得及派上用场就匆匆煞尾,实在可惜。当然,历史上很多人物都是同时具备了才华和从容这两种基本因素,才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的军队号称有8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晋朝廷开过来。当时东晋朝野上下都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有丞相谢安安之若素,从容不迫地派遣将领到前线去杀敌,自己就坐在椅子上下棋。前秦的队伍虽然壮大,但士兵多是些乌合之众,与东晋交战不久便溃不成军,望风而逃。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焦急万分的君臣们都长长舒了口气,唯有谢安连眼睛都没离开棋盘地说了一句:“小辈们已经退敌了。”
我们不禁要赞叹,谢安不仅仅是个一身书香气息的饱学之士,更像一位政治家。他在突如其来的战争面前没有害怕得失去了方向,而是坐镇朝中,运筹帷幄以决胜于千里之外。最终的结局证明了他的价值,也证明了从容心态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人的智商也许在古人之上,但是气度就远不及古人了。毛泽东在诗中说的“乱云飞渡仍从容”,强调的就是这种气度,这种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沉淀下来的财富,如同“吹尽狂沙始到金”那般珍贵和难得。人们常说在最险要的地方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悬崖固然令人惊心,但那也是观赏日出的最好去处,只要能压得住心中对于高处的恐慌,克服慌乱的情绪,抬起头时,迎接你的会是最美丽的风景。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学过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只身深入号称“虎狼之国”的强秦,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始终坚持立场,最后终于保住了和氏璧,最重要的是捍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令秦王这位对手都对他肃然起敬,从此不敢再小觑赵国。
蔺相如以一介文臣之身踏上敌国的领土,势单力薄地迎接着周围虎视眈眈的目光。这样的场景,换了一般人怕是早已吓得瘫软了,而蔺相如却举止优雅又不失气势地压住了对他怀有敌意的人们,凭着这样一副气度令从不服软的秦国败下阵来。
这样的场面不禁让人想到荆轲刺秦王里面的秦舞阳,这位12岁就杀恶人的少年在进了秦宫后突然脸色大变,几乎瘫倒在地;反而是有些书生气的荆轲谈笑自若,毫无惧色。可见,书生并不是百无一用的,怀揣着修齐治平理想的他们一旦坚守了自己的信仰,就会做出令世人惊叹的事情来。
试想一下,如果蔺相如把这样一股劲头换成了一副哭哭啼啼的软相,结局会是什么?在对手面前露怯是交际中的大忌,一旦露怯就会让人低看一眼,纵有三寸不烂之舌撑腰,恐怕也难挽败局了。至于荆轲,他虽然失败了,但整个过程还是令人敬佩的。最终的失败也只能说明他的剑术还不到家,或是秦王命不该绝。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历经了几千年历史的漂洗,传承下来的是他们的风骨和从容。也正因如此,现代人记住了他们。
年轻人也应当注重这种素质的培养,这种好的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千磨万击的挫折中磨砺出来的。每当大事当头,首先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思考对策,切勿惊慌失措,那样无异于自乱阵脚,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不想看到的;其次就是身处困难之中时,也要不断地鼓励自己,给自己希望,一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人是痛苦的,假如连期盼希望的想法都失去了,这个人就彻底颓废了;最后,当然是要积蓄力量,争取给困难致命一击,令它溃不成军,这时候才能显出自己的英雄本色来。与此同时,人的心胸和气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不少,逐渐养成一种王者之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