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见人心,也需要会心理分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日久见人心,也需要会心理分析

孙膑和庞涓是同学,一同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情谊深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也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

于是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临行时,他对孙膑说:“你我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这一去,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人世一回。”

庞涓在魏国迅速地得到了魏王的重用,慢慢地他的声望与地位也提高了,魏国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而庞涓自己,也认为自己取得了盖世之功,不时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气势。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先生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见他为人诚挚正派,又把秘不传人的孙武兵法十三篇教与他学习、领会,因此,孙膑的才能更远远超过庞涓了。

孙膑下山后,到魏国先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庞涓表面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不快,唯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庞涓听说,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因此十分嫉妒,生出了要置孙膑于死地的恶念。在他设计的圈套下,孙膑被挖去了膝盖骨。

孙膑又何曾料到,昔日与自己一起读书习武的庞涓竟会加害于自己。但庞涓最终还是败在了大智若愚的孙膑手里,“马陵之战”中,庞涓被齐军用乱箭射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日久见人心。社交中,初次与人交往,应本着“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交往原则,那些善于识人的智者,都能做到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从长远处着手,而不是凭一时兴致。

俗话说,黄金万两易得,人生知己难求。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若想交到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绝非易事,因此,不可凭一时意气。要知道,倘若你交友不慎,那么,很可能会为你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后患无穷。

然而,一个人品性的好坏不会写在脸上,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按孔子理论,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二要有辨别能力,要有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你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朋友,或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或情趣相投的文墨笔友;或在事业上相扶相帮、同甘共苦的朋友;而让你一时舒畅、愉悦、满足的,可能恰恰是损者三友。当你失去了被他利用的价值时,他就会变出另外一副狰狞面孔。从古至今,这样的教训太多了。

所以,要交真正的贤友、诤友,决不能仅凭一时的情义,而要理智把握自己、从长计议,时间能帮助我们分辨他人的好坏,看清他人的本质。

当然,“长期考察法”这种有效的识人方法,并没有给我们规定一定的时间。长期考察的好处,就在于对重复出现的特点有更加准确的判断力。“日久”,客观上创造了很多让人表现的机会,如果关键事件频繁出现,我们就能够把人看准,就能够“见人心”了。“日久见人心”的精要就在于用稳定的重复出现的表现,即人的品质,预测这个人未来的行为。

因此,社交中,我们应多留心,不要过早地对一个人掏心掏肺,而应将自己的眼光放远一点,从长计议。这时你就会发现一个道理——人,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背后,人的本质似乎高深莫测,看来看去都是雾里看花、捉摸不定。

小贴士心理

社交中,对他人的了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也是需要经过事件的磨炼的。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认识一个人,必须与他打交道,与他相处,方知对方是否可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