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儿童孝敬长辈,感恩父母
为人父母,我们都知道,百善孝为先。正如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孩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孩子。孔子说:“孝悌者,为人之本也。”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学做人,学处世。做什么样的人呢?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诚实正直的人,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其中教孩子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
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孩儿,在父母上班之后陪伴着瘫痪在床的奶奶。奶奶该吃饭了,他把父母做好温在锅里的饭菜慢慢端到奶奶床上;奶奶要解手,他把便盆送到奶奶身边……
一个上小学的女孩儿,母亲卧病在床多年。小女孩儿承担起了全部家务。每天买菜、做饭、收拾房间,为母亲擦洗身体。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使她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她每天按时到校上课,勤奋苦读,还担任学生干部,成为三好生,被评为十佳少年……
的确,一个孩子,一旦拥有“孝心”,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前进的动力。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听从长辈的教诲,不应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真孝敬长辈,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体谅长辈的艰辛,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真孝敬长辈,就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生病时,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在离家外出时,自己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时间较长,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总之,他们会把真正的孝心体现在一言一行上。
具体可以有这样一些做法:
1.父母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秩序——长幼有序
父母应事先确定一些准则,作为父母,不能轻视家中的老人。而孩子的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一定要坚持原则,毫不含糊。当孩子对他所知道的界限,以一种傲慢的态度肆无忌惮地进行挑衅时,要让他觉得后悔。不能让他们当面取笑父母,藐视他们的权威,甚至把父母当成出气筒而不受谴责。当然,批评孩子错误行为时,不要夸张,要就事论事,不要贴标签、戴帽子,要言简意赅,不要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没了,让对方厌烦。
有一个孩子,在13岁的时候,爸爸犯了一个错误,偷看了他的日记。结果那个孩子知道了,不依不饶,连续几天不和父亲说话,无论爸爸怎么道歉都没有用。最后爸爸非常痛苦,觉得自己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其实,这个事情很简单,爸爸偷看儿子日记,自然是爸爸不对,但是儿子在爸爸已经道歉的前提下,还继续惩罚爸爸,就是儿子的不对了,他忘记了孝顺爸爸和宽容爸爸。整个家庭不能没有主次之分,一个家庭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这样家庭成员在这个秩序里才能互相尊重、关爱、和谐相处,家庭才越来越稳固和幸福。这个孩子和爸爸都忽视了家庭当中的一个大原则。当小原则和大原则时冲突怎么办,一定要让步给大原则,一个家庭必须建立起一个大的原则和基本的秩序来。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更要懂得孝顺和宽容,后者是大原则。
2.根据年龄的递进,增加对孩子的培养目标,让孩子了解父母
随着孩子身心的日趋成熟,培养目标的范围应不断扩大,培养目标的内容应逐渐增多。这种变化应体现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下面,我们就给家长朋友介绍一下每个年龄段孩子可以达到的主要目标。
(1)当儿童3~4岁时:知道爸爸妈妈的名字、属相、年龄;知道爸爸妈妈很爱自己;知道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意识到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对爸爸妈妈有礼貌,听爸爸妈妈的话,不对爸爸妈妈发脾气;能向爸爸妈妈表示问候、感谢;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
(2)4~5岁时,知道爸爸妈妈家务劳动的情况及对家庭的贡献;在爸爸妈妈工作、学习、休息时,能不去打扰他们;能辨认、理解爸爸妈妈的一些情绪表现;能说一些使爸爸妈妈高兴的话;能把好吃的东西先让给爸爸妈妈品尝;能帮助爸爸妈妈做一点小事;对客人有礼貌。
(3)5~6岁时,知道爸爸妈妈的职业和对社会的贡献;在爸爸妈妈生病时,能给予简单的照顾;能预知爸爸妈妈的一些情绪反应;能做一些使爸爸妈妈感到高兴的事情;乐于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帮助爸爸妈妈招待客人;能制作节日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对爸爸妈妈有信任感和自豪感;孩子学会关爱父母的活动。
3.孝心是拿来做的,不是拿来说的
家庭中爱心和亲情要靠父母精心营造,父母要用爱熏陶孩子的心灵,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只有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孩子才会爱别人,进而帮助别人,这种品质的形成将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