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游览区
位于市区西南部。松江是上海地区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最古老的城镇。境内历代出土文物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有方塔公园、唐经幢、醉白池、清真寺、明代大包桥及佘山风景区等,与境内的“九舜三泖”妩媚风光交相辉映,使这座江南古镇成为上海著名游览胜地之一。松江方塔公园座落在松江县城东南隅,是一座以方塔为主体的文物公园。方塔是一座兴圣教寺塔,建于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4年)。方塔高48.5米,9层方形,继承了唐代建筑风格,体形修长,塔旁的照壁为公元1370年所造,壁面上有大型砖雕,画面寓意深刻。醉白池位于松江城西南人民路,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05年)。据说是清初松江一位画家顾大申钦慕晚唐诗人白居易隐居园苑以诗酒为乐而建造。如今占地6公顷。园中水池南廊间壁上有《云间邦彦画像》石刻,共28块,镌刻松江府属各县从元到清初“乡贤”百人的画像和赞词,从中可了解松江的历史文化。佘山是上海地区最高峰,山高90米,方圆9公里,松竹茂密,景色秀美,山顶建有天文台、地震台和一座宏伟壮观的天主教堂。现山下还建有“西游记”迷宫,每年吸引数百万人次游客
〔现代散文〕 上海郊区的松江县,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一望无边,缺少起伏的地形,自然景色未免有些单调,因此平地隆起的“龙峰”,可谓“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地区风光秀丽的游览胜地。
从上海出发,西行到赵巷,转赵佘公路往南,不几里就进入松江境内。抬头南望,就会看见自东北至西南连绵不断地矗立着十几座山峰,它像一条长龙横卧在茫茫平畴之间。这就是“松江九峰”。
九峰最负盛名的是佘山。传说古时侯有个姓佘的人在此隐居、养道而得名。佘山又名兰笋山,因为佘山上所出的笋有兰花的香味,康熙皇帝南巡路过这里,品尝了兰笋后,为扑鼻的香味而惊讶,故赐名“兰笋山”。从远处可以看到佘山顶上教堂的尖顶和两个放射着银光的半圆球体的天文台。佘山分东西两峰,松青公路从两峰间蜿蜒穿过。西佘山高90余米,山上松林茂密,杂花纷呈,绿树红瓦,相映生辉。古时候,佘山景致很多,曾有“白云晴麓”、“香溪石径”、“罨黛田园”、“洗心灵泉”、“标霞峻阁”、“昭庆幽居”等十景。还有灵峰庵、昭庆寺、慧日寺等寺院,现在都已倒塌湮没。山的东坡、南坡都有盘山石子路。从东坡上山不久就会看到屹立在半山腰的“秀道者塔”,它形如西湖保俶塔,相传是山上一位“秀道者”所造,塔建成后,秀道者引火自焚,于是得名。顺着塔边的石路攀登,山顶就是佘山天文台,建于1900年,其规模次于紫金山天文台,在上海却是规模最大的。天文台西边就是闻名远东的佘山天主堂,那歌特式的建筑,绿瓦红墙映衬着蓝天,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神秘莫测的感觉。这座教堂兴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法国人利用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先后三次购置了佘山土地70余亩,最后由葡萄籍耶稣会教士叶肇昌于1935年造起了这座天主堂。一个科研机关,一个宗教建筑,就这样不和谐地列在一起。多数游人和宗教徒们是从南坡登山的,那里有一条石砌的登山小路,宽阔的石阶从山脚一直铺到山顶。在靠近教堂的地方,有“之”字形弯道,每个曲折尽处有一座石龛,里面绘有宗教的神像。
站在佘山顶上,放眼四野,大地如茵,河渠似网,村庄簇簇,湖塘片片。向南望,松江城里古塔新楼历历在目;再往南,氤氲迷濛中一川如带,那便是黄浦江。这时,你就会感到自己的胸襟也随之宽广起来!
由佘山西行约三里到辰山,和辰山毗邻的是罗山。罗山西行不远,就是九峰中最高大的天马山。天马山原名干山,相传春秋时干将在山上铸剑而得名。又因为山的形状像一只硕大无朋的骏马,故俗称为天马山。山的四周筑有公路。山前是天马镇,镇虽小却历史悠久。穿过小镇到天马西麓,登上一个高坡,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腰上,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护珠塔,也是被专家们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倾斜度最大的一座斜塔。它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八面七级,砖木结构,塔高18.81米,塔的倾斜度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大。民间相传斜塔不倒,是因为东南方向的一棵古银杏树的“神力”支撑它的缘故。从天马山西望,有一座小机山,山虽小却很有名气。它和不远的横云山与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陆云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陆家有东吴大将陆逊在陵之战获胜后被封为华亭侯(华亭是松江的别称)起,他的后人就居住在九峰一带。在小机山还有两陆的“读书台”。沪昆公路的最后一站是昆山,被称为云间第九峰的就是这座昆山。山上原有九峰寺和其他古建筑,现都已不存在。从山上向东北望去,只见群峰毗邻,相互呼应,向着东海逶迤而去。在大城市上海的远郊有这些奇异的山峰,确实难得。
(王建民 何惠明)
〔民间文学〕 从前,佘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小夫妻俩靠种兰花为生。他们种出来的兰花,千姿百态,十分令人喜爱,特别是那清幽的香气,终日飘荡,令人心醉。
这一天,松江府尹听说佘山兰花盛开,就带了家小前来观赏。天有不测风云,偏偏府尹大人夫妇的大轿刚到佘山脚下,蓦地一阵狂风,刮得天昏地暗,山上的兰花全被吹落凋零。松江府尹见这满山遍野都是残枝败叶的景像,十分扫兴。硬说是小夫妻俩捣的鬼,定要将他俩抓起来治罪。这时,那男的早吓得没了主意,而小娘子却神态自若,跪在地上叩头禀告说:“启禀大老爷,倘您现在将我们夫妇治罪,今后谁来种植兰花呢?不妨将小民留在佘山,待明年花开之时,再请老爷、夫人前来赏花,岂不是好?”府尹老爷沉吟了会儿说:“好吧,不过明年如果再看不到兰花,本官就决不宽容了。”说罢,打道回府。府尹老爷走后,这对小夫妻就商定,在兰花园四周先栽上翠竹,使竹林日后象一堵围墙,好挡住狂风的侵袭。
第二年开春,松江府尹老爷果然又来佘山赏花了。只见满山兰花盛开,幽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他们一行观赏了一阵,十分高兴。临走时,老爷又把这夫妻俩召来说:“明年春天我要奏请当今皇上来此赏花,你们一定要小心把兰花侍候好,如果出一了点差错,当心你们的脑袋!”说罢扬长而去。
这年正值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他在众大臣陪同下,首先到了佘山。可是漫山遍野长满竹笋,并无一朵兰花。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翠竹,经过两年培育,长势非常旺盛,加上前几天又下过一场春雨,许多笋尖都从地下冒了出来,挤得那兰花只长叶,抽不出花来。这一下可闯下大祸啦!乾隆皇帝此番是慕佘山兰花之名特地前来观赏的,现在看不到一朵兰花,岂不扫兴。那府尹大人更吓慌了,立即传令,要治这小夫妻的欺君之罪。
这小娘子知道欺君之罪非同小可,但事到临头,反而镇静下来。只见她一转身从茅屋里出来,双手捧着一只盖碗,双膝跪地,呈到乾隆御前,禀道:“这是民女特地献给皇上品尝的佘山名产——兰花玉笋汤。”乾隆在皇宫虽然天天吃的是山珍海味,可从未听说过天下还有什么“兰花玉笋汤”。光听这雅致的名儿,就令人想喝了。当下就接过茶碗,刚揭开碗盖,只觉得一阵异香扑鼻,沁人肺腑;再看那茶汤上飘着片片嫩笋、如剔透碧玉,情不自禁呷了一口,果然兰香浓郁,笋味甘美,一股香流直流丹田,浑身舒服透了。
乾隆不由心中大喜,连连点头叫好。虽然此行没有看到兰花,却喝到这样甘美的“兰花玉笋汤”,也算不虚此一行。他不仅赦免了这对花匠夫妻,并且当场挥毫,御笔写下了“兰笋山”三个大字,说是佘山该叫“兰笋山”。但是,几百年来,人们并没有买乾隆的帐,仍然叫它“佘山”,所以知道佘山又名“兰笋山”的人很少,只是这段故事世代相传下来了。
(兰翔 林荫整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