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礼泉县·魏徵墓》陕西名胜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咸阳·礼泉县·魏徵墓》陕西名胜简介

在礼泉县烟霞乡凤凰山巅。魏徵墓以山为墓,仿天子陵制,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特许的,其他大臣不能等同的一座昭陵陪葬墓。墓于山岭南端依山凿石而建,高大宏伟。

魏徵为唐初的政治家,字玄武,隋代馆陶(今属河北)人,少时孤贫,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瓦岗首领李密败而降唐,魏徵也降了唐。又被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窦建德为李世民打败后,魏徵入唐为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的兄建成、弟元吉夺了皇位,把太子建成的主要幕僚魏徵抓去,魏徵从容不迫,面对寒光逼人的宝剑,并不向李世民求饶,反说:“皇太子若从徵言,先发制人,则必无今日之祸矣!”李世民甚感意外,他久闻魏徵谋略出众,却未想到忠贞刚烈亦过人一筹,原想杀魏徵,此刻又踌躇起来,拿不定“杀”与“赦”的主意,再三反复权衡利弊后,宽恕魏徵,授以詹事主簿,擢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200余事,《古文观止》中就有著名的《十思疏》以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此十思、宏兹九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任秘书监、参与朝政、校定秘府图籍。曾任侍中,封郑国公。曾向太宗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以隋亡为鉴,将君比舟,将民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十六年(642年)九月,以魏徵为太子太师。翌年正月郑国公魏徵卒,命百官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魏徵平生俭素,今葬以羽仪,非其志也。”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据《历代通鉴辑览》记载,魏徵葬殡时“上(指皇上李世民)登苑西楼,望哭尽哀,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殁,朕亡一镜矣”。谥文贞。并在死的当年,画功臣于凌烟阁,把魏徵列为第四名。不巧,在当年发生了太子李承乾谋逆事件,其中有杜正伦和侯君集两人参与谋逆,魏徵生前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给唐太宗重用,说这两人有宰相之才。这次事件发生,废太子李承乾为庶人,徙于黔州,正伦以罪黜,君集谋反诛,并疑魏徵是同党,所以在当年七月,把魏徵的墓碑,踣倒在地,磨去了碑文,成了无字碑,仆倒在地的此通碑,长4.3米、宽1.1米、厚0.4米,旁有碑座。贞观十九年(645年)攻安市六旬不下,眼看辽东早寒,草枯水冻,兵马难以久留,战死在高丽的士兵有3000多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没有成功,收兵而回,深悔曰:“魏徵若在,不使朕有是行也。”于是又祭祀魏徵,重立墓碑,并召其妻子,进行慰劳。所重立之碑,小于所踣倒之碑,进行了一次反复。

而今,对魏徵陵园进行整修,工程包括重立3通墓碑,建立3座碑亭,整修神道里许,筹建魏徵纪念馆,魏徵后裔,世界魏氏宗亲总会也在大力支持,予以经济上赞助,突出魏徵治世名相之才干。

魏徵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