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赵歌·保定之旅·满城汉墓·金镂玉衣出土处
满城一号二号汉墓营建于满城陵山之上,为西汉中山王刘胜夫妇墓。刘胜为汉景帝刘启之子,前元三年(前154)立为中山王,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在位四十二年,是西汉诸中山王中唯一在位超过三十年者。
这两座汉墓发掘于1968年6月至9月。该墓的发现颇为偶然。当时驻地部队开山施工,掘进深入后听有空洞之声,遂按规定停止掘进。有一士兵出于好奇,将安装的炸药雷管点燃。没想到这一炮不偏不倚,正好炸通了一号墓的通道口。这两座墓都是开凿在岩石之中的大型洞室墓,墓门朝东。两墓的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全墓可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等六部分。墓道较长,作斜坡式,填以石块和黄土。刘胜墓墓道口以土坯封门,窦绾墓以砖封门,在砖墙、土坯墙之间又浇灌熔化的铁水,铸成一道铁墙,封闭得十分牢固。墓内都有排水设施。两墓各个洞室的顶部作拱形或穹窿顶,室壁都凿成弧形,没有发现直壁和直角相交的结构形式,经历两千多年,墓洞基本上保存完好,可能同其开凿形式符合力学原理有关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一书介绍,满城汉墓随葬品十分丰富。特别是刘胜墓,除墓道外,各墓室都放置大量的随葬器物。甬道和南耳室共置实用的车六辆、马十六匹,出土时只存金属的车马器和马骨架;还有十一只狗和一只鹿。北耳室的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其种类和数量都很多,部分陶器内原来还分别装盛酒、粮食、鱼类等。中室的随葬品也很多,主要是铜器、铁器和陶器;室内还张设两具帷帐,帷幕和帐架的木质部分已朽烂,只存铜质帐构。后室存放棺、椁以及许多贵重的器物,棺、椁及尸体已朽,死者所穿的“金缕玉衣”还保存完好。窦绾墓后室存放镶玉漆棺及鎏金“长信宫”铜灯等贵重器物,棺木、尸体已全朽,仅存棺上所镶的玉璧和玉版片以及棺内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满城汉墓的重要发现之一。汉代文献记载,两汉的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用玉衣作为葬服;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根据《后汉书·礼仪志下》记载,皇帝葬以“金缕玉柙”,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葬以“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但是,玉衣的形制如何,没有详细的记载,后代注家也未能作出具体的注解,在考古发掘中,过去虽曾多次出土过玉衣的遗存,但都不完整,只是一些零散的玉片,因而也无法了解其形制。刘胜墓和窦绾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保存完整,是我国考古工作中第一次发现的成套的玉衣,它的出土使我们对汉代玉衣的形制和结构有了较为具体的了解。刘胜是诸侯王,如按上述记载,只能使用“银缕玉衣”,而实际出土的却是“金缕玉衣”。此外,河北定县中山孝王刘兴墓、山东临沂刘疵(可能是列侯)墓、河北邢台南曲炀侯刘迁墓也曾出土西汉时期使用金缕编缀的玉衣、玉面罩等。由此推测玉衣从出现到分为三个等级,其间经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在西汉时期,玉衣的分级可能尚未定制,因而王侯的玉衣也可以用金缕编缀。《后汉书》中关于分级使用玉衣的记载,当系东汉时期的制度。
玉衣的外观和人一样,可以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头部由脸盖和头罩构成,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组成,裤筒、手套和鞋都是左右分开的。玉衣的各部分都由玉片组成,玉片之间以金丝加以编缀,故称“金缕玉衣”。刘胜的玉衣,体形肥大,腹部突鼓;头部的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上衣的前片制成鼓起的腹部,后片下端作出人体的臀部,形象都颇为逼真;左、右袖筒和左、右裤筒都是上粗下细,裤筒还制成人腿的形状。玉衣全长1.88米,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玉片组成。
两座墓出土的随葬器物,共四千二百多件。按其制作质料可分为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玉石器、漆器和纺织品等类。
铜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其中有些器物不仅造型优美、装饰华丽,而且设计灵巧、铸工精练,是汉代铜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突出者有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刘胜墓的错金博山炉、错金银鸟篆文壶、鎏金银蟠龙纹壶和鎏金银镶嵌乳丁纹壶等。“长信宫”铜灯,作宫女跪坐持灯状,通体鎏金。器上刻有铭文九处共六十五字,其中有“长信尚浴”字样,故名。全器可分为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个部分,各部分分别铸造,然后组合成整体。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因而能够随意调整灯光照射的方向和光度的大小。宫女的右臂和身躯中空,烛火的烟炱通过右臂而进入体内,从而保持室内的清洁。铜灯设计灵便合理,宫女造型生动逼真,其艺术水平之高,在汉代铜灯中是首屈一指的。
铜错金博山炉,炉座透雕龙纹,炉身上部和炉盖铸出峰峦起伏的群山,山间点缀以猎人和野兽,刻划出一幅生趣盎然的狩猎情景。通体饰以错金花纹。其造型之优美,铸造技术之高超,在同类器物中是罕见的。
鸟篆文铜壶,两件形制相同,器身和盖都用纤细的金、银丝错出鸟篆文吉祥语,纹饰精细,别具风格,表现了当时在金银镶嵌细工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
墓中还出土一些与自然科学史有关的器物。例如:刘胜墓所出的金、银医针和刻有“医工”铭文的铜盆,是研究我国古代针灸术和医学史的重要资料;铜漏壶为迄今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件,对研究我国天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窦绾墓所出的铁尺,饰以错金花纹,并以错金小点表示尺寸,尺寸刻划特殊,在第三、五、七、九寸分别刻出三、五、七、九等分,这种刻度的汉尺还是第一次发现,它给研究我国的度量衡史增添了新的资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